家人們,身份證天天帶在身上,但你真的了解它嗎?尤其是身份證號碼的后四位,好多人都以為只是隨便編的數字,沒啥特別的,今天我就給大家嘮嘮這后四位到底藏著啥秘密,絕對讓你直呼漲知識!
先來說說這身份證號碼,一共18位,前面6位代表地址碼,中間8位是咱們的出生日期,這都比較好理解。但后四位,那可就大有乾坤啦!
第15、16位數字是順序碼,說白了,就是在你所出生的那個縣區,同一天出生的人按照一定順序編的號。打個比方,假如某天在你們縣醫院有10個寶寶出生,你是第5個登記上戶口的,那你的順序碼可能就跟這有關。這倆數字就像是同一天出生小伙伴們之間的“內部編號”,雖然外人不太能看明白,但在戶籍管理系統里,它可是區分同一天出生人群的關鍵。
再講講第17位數字,這可是性別代碼,特別好記。奇數分給男性,偶數分給女性。你想想,要是你看到一個身份證號第17位是1、3、5、7、9這些奇數,那這人指定是個大老爺們;要是是0、2、4、6、8這些偶數,那就是小姐姐啦。這就好比給身份證號安了個性別“小標簽”,一瞅便知男女,是不是很有意思?而且這個設定在戶籍信息管理里,方便工作人員快速區分人口性別,進行各種統計啥的。
重頭戲來咯,最后1位,也就是第18位數字,它叫校驗碼。這可是個“厲害角色”,是通過一套復雜的公式算出來的,就像給身份證號上了一把“安全鎖”,作用是檢驗前面17位數字有沒有錯誤。這個公式里涉及到好多數學算法,什么加權求和、取模運算,反正挺復雜的,咱也不用搞太懂,就知道它很牛就行。
校驗碼一般是0 - 9的數字,但有些小伙伴可能發現,自己身份證最后一位是個X。這可不是隨便亂填的,這個X代表的是羅馬數字10。為啥要用X呢?因為按照那個復雜的計算公式,如果算出來的校驗碼是10,直接寫10的話,身份證號就變成19位啦,不符合規定。所以就用X來代替10,這樣既保證了身份證號18位的標準長度,又能準確體現校驗結果。你看,是不是很巧妙?就像給身份證號這個“精密儀器”設計了一個完美的適配方案。
其實,了解身份證后四位的含義,不僅能滿足咱們的好奇心,在生活里有時候也能派上用場。比如說,在一些需要核對身份信息的場合,你可以通過后四位數字簡單判斷信息是否正確。要是有人給你念身份證號,念到后四位,你一聽第17位數字,就能知道性別對不對,要是性別都對不上,那指定有問題,說不定是對方念錯了,或者信息被篡改了。
還有啊,咱們平時在網上注冊賬號、填寫信息的時候,對身份證號可得保護好,尤其是后四位。別小瞧這幾個數字,它和前面的信息一結合,就能鎖定你的身份。有些不法分子就可能利用這些信息干壞事,比如冒用身份去辦一些業務啥的。所以,像那種來路不明的網站要你填身份證號,可千萬得小心,別一股腦全填上去,不然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都不知道,到時候出了問題可就麻煩大了。
這么看來,身份證后四位可真不是隨便湊數的,每個數字都有它的使命和意義。下次再拿出身份證,你就可以跟身邊的朋友炫耀一下,講講這后四位的秘密,保準能收獲一堆崇拜的眼神。而且了解了這些,咱們對自己的身份信息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后使用身份證的時候,也能多一份警惕,多一份安心。怎么樣,今天這知識是不是很有意思?趕緊分享給身邊的小伙伴,讓大家都漲漲見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