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到周末了,我早早吃過晚飯,坐在電腦前等待我13歲的QQ好友“小熊”,然后和她聊上半個小時。
一年半了,每個周末我都這樣度過。
“姐姐,你好。”小熊發來一個笑臉。此時,我叫“七色花”,15歲。
“小熊,這幾天過得好嗎?”我閑聊似地問她。
“還好啊,只是爸爸和阿姨又吵架了,我也因為這件事不開心了好幾天。”她在文字后面加了一個“哭”的表情,我的心難以抑制地緊皺了一下,仿佛真的看到她在傷心地哭,她那雙裝滿了稚嫩和無辜神情的眼睛,總在我眼前晃動。
“別在意大人的事情,他們吵完很快就會和好的,我爸爸媽媽就是這樣。”我挑著詞句開導她。
“你和我不一樣。你爸爸媽媽吵架你可以不管,反正都是你的親人。我阿姨又不是我媽媽。爸爸和她吵架,她不高興了,誰都不理,我在這個家里,感覺就是多余的。這個時候,我會很想自己的媽媽。可是,又不能和她聯系,唉!很難受啊!”看過這段話,眼淚早已經流到嘴邊,那句“想媽媽”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你想開點,媽媽不在你的身邊,不等于她不想你。”
“嗯,咱們聊點開心的事情吧,我最近數學進步很快,老師都表揚我了。”聊起開心的事,小熊的“笑臉”表情一個接著一個,我又看到昔日調皮活潑的她。
很快,小熊就要跟我說再見了。我內心有太多不舍,可還是爽快地跟她說再見。看著她的頭像變成灰色的,那種冷冷的灰,一下子把她和我隔開了千山萬水,我重新陷入到無盡的牽掛和思念中……
因為,我是她不能聯系,不能見面的媽媽。
2
和前夫離婚時,我最大的損失就是沒能得到女兒的監護權和撫養權。從此,我靠著離婚協議上那條“每年寒暑假孩子到母親處生活”過日子。可是,前夫的冷酷粉碎了我的一切期盼,女兒放假了,可假期不屬于我。我和他爭和他鬧,他索性連我的電話也不接了,相隔千里,我竟拿他沒有一點辦法。
女兒給我打電話,說爸爸不讓她和媽媽聯系。我聽了心一酸:“那你自己的意思呢?如果你不喜歡這樣,媽媽可以起訴爸爸的。”“不要,媽媽,求你不要再告爸爸了。我不想看到爸爸不開心。”女兒的聲音急切又痛苦地傳過來,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做錯了一件事情。不管我和前夫如何“陌生”,對女兒來說爸爸仍是最親愛的人。父母離異已經給了她莫大的傷害。我這個當媽的,怎么忍心再往她的傷口上撒鹽?
可是,我的沉默和妥協換來前夫越發的無情。有一次,孩子實在忍不住,在外面買了一張電話卡,偷偷給我打電話。那一天,我們把一張30塊錢的電話卡都說完了,她說她的學校,同學,也說她的爸爸阿姨,高興的,不如意的一股腦地倒給我。我說我的工作,我的再婚生活……我們像好久不見的好姐妹,忘年交一樣,順著細細的電話線,訴說我們的思念。
晚上,我正興高采烈地和丈夫說起我和女兒的這一通電話時,前夫的電話打進來。我一接,里面就傳來女兒的哭聲,我心一緊,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前夫咆哮的聲音即時傳了過來:“你看,這就是你和女兒聯系的結果。”
原來,女兒在晚飯時不小心說漏了嘴,遭到爸爸的一頓痛打。沒離婚前,前夫經常打孩子,孩子很怕爸爸。在爸爸的威逼下,女兒承諾,沒有爸爸的允許,絕不再和媽媽聯系。我再沒有聽到女兒的聲音!
那一夜,我是和著眼淚度過的。
我開始給女兒寫信,所有的信件都落到前夫的手中;我給女兒寄去的衣物物品,都被前夫撕毀焚燒殆盡。前夫決絕地對我說:“不要以和女兒聯系為名,影響我們現在的美好家庭生活!每次有你的消息,孩子都情緒激動,好幾天不能靜下心來學習。如果你愛她,就不要再和她聯系了,讓她安靜地生活。孩子也不想再和你聯系,請你好自為之。”
那一句句冰冷冷漠的話,讓我欲哭無淚。
女兒輾轉發來一封電子郵件:媽媽,這幾年不要跟我聯系了,我不想再增加痛苦。等我長大了,我會去看您!
我終于決定選擇沉默。沒有我,女兒的生活照樣可以繼續下去;沒有了女兒,我的生活也要一直向前。自顧自的悲傷,或者繼續和他糾纏,換來的都不過是無邊的痛和無助。
3
幾乎夜夜夢到女兒哭著找媽媽,夢到她充滿怨恨地問我:“你為什么不要我了?”盡管離婚后的生活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可是我從沒有真正開懷過。
已經幾個月了,我沒有女兒一絲一毫的消息。我不知道她吃的好不好,長高了沒有?晚上是不是偷偷捂著被角掉眼淚,不知道她有了心事會跟誰說,誰又會像媽媽一般開導她勸慰她……
她會不會怨恨爸爸媽媽的分離,怨恨爸爸的不通情理,媽媽的疏離拋棄?會不會從此變得抑郁寡言、內心衍生出恨的種子?這些擔憂日夜折磨著我,讓我幾乎發瘋。
于是,我開始想方設法尋找各種途徑間接打聽女兒的現狀。終于,女兒的姑姑以做母親的心給了我極大的理解和同情,她不定期地和女兒聯絡,然后偷偷地轉告我。開心的事情,我跟著開心,不開心的事情,則讓我越發多了擔憂。比如,她說孩子偶爾會念叨想媽媽;孩子的學習成績滑坡了;孩子和爸爸慪氣了……
那天,女兒的姑姑告訴我,女兒新申請了QQ號,以前的那個號碼,或許也是因為不想和我有聯系,已經廢除不用了。
我以最快的速度申請了一個號碼,起了一個讓她看來無論如何想不到是媽媽的昵稱,然后激動地請求她加我為好友。可惜,好久也沒有等到她的“批準”。不甘心,再申請新號碼,再加。終于,這一次她批準了,我如愿成為她的“好友”。當第一次看到她發過來一聲:“你好,認識你很高興!”時我情難自抑,掩面而泣。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就這樣在每個周末,以陌生人的身份,躲在一個角落里,借助虛擬的網絡,快樂著女兒的快樂,悲傷著女兒的悲傷。
一段時間“親密接觸”后,我逐漸放心了。女兒樂觀,積極向上,活潑開朗的個性并沒有因為媽媽不在身邊而有所改變。我想著哪一天以怎樣的方式來和女兒說“再見”。我擔心這樣聊下去會露餡,女兒可能會有被欺騙的感覺,且每次提到“媽媽”等字眼,對孩子都是一個刺激。我只希望她開心快樂地學習和生活,不管是在誰的身邊。
每當她說很想媽媽,可是又不能和媽媽聯系時,我就會對她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好多好多和你一樣的孩子,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長時間看不到媽媽,你就當媽媽出國了,媽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要很久才能回來就好了。比起那些媽媽已經去世的孩子,你幸運多了,因為你總有見到媽媽的那一天。”
此時,她總會笑話我,說我像大人一樣。
女兒,但愿你能明白:世上有無數的愛,愛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相聚,而唯獨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分離。你遲早要離開爸爸媽媽獨自走今后的路,只不過比正常情況提早了幾年。像你小時候最喜歡唱的歌謠:不離媽媽不長大,早離媽媽早長大。只希望這樣的分離,讓你更獨立,更堅強地一點點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