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個"螃蟹效應":
當一只螃蟹想爬出簍子,其他螃蟹會拼命把它拽下來。
這就是為什么考研上岸的總是圖書館獨狼,而不是宿舍開黑團伙;
為什么副業賺到錢的永遠是悶聲發帖的博主,而不是行業交流群里的"人脈王"。
真理往往燙嘴,所以懦夫要聚眾吃涼飯。
你見過這樣的人嗎?
小區里總獨自投喂流浪貓的退休阿姨,被業主群罵"影響環境衛生";
公司里堅持不參與八卦的同事,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簽;
朋友圈默默給貧困兒童捐款十年的小學老師,點贊數永遠超不過拼團砍價鏈接。
你看,善良總是踽踽獨行,惡意卻能輕易找到同謀。
哈佛大學曾追蹤過一組數據:
在獨自決策時,72%的人會選擇歸還撿到的錢包;
但當身處群體中,這個比例驟降到23%。
群體的狂歡里,藏著太多不敢見光的秘密。
1
善良自帶暖氣片 要什么抱團取暖?
蘇格拉底被500人投票處死時冷笑:"殺死我,殺不死真理。"
兩千年后,雅典衛城擠滿打卡游客。
真正傳承他精神的,是深夜圖書館里那些獨行俠。
我認識個兒科醫生,17年獨自進藏義診。
醫療隊勸他:"組個網紅團隊,流量變現啊!"
老頭指指雪山:"每間石屋都是診室,每縷經幡都是同事。"
某些"公益天團"呢?9個人擺拍3小時,就為發張給流浪漢送饅頭的照片——最后饅頭喂了垃圾桶。
《烏合之眾》早說了:
"群體智商永遠低于個人。"
梵高在精神病院畫星空時,巴黎藝術圈正扎堆互吹彩虹屁。
張桂梅挨家挨戶勸學女孩時,教育專家們在論壇上"資源整合"。
看見沒?改變世界的永遠是獨狼,混圈子的都在混日子。
2
惡人的狂歡 從來都是集體作案
熱搜上的校園暴力視頻,永遠是一群人打一個。
保健品詐騙案卷宗里,永遠有"銷售團隊話術大全"。
PUA教程第一課:必須找僚機。
惡,就像屎殼郎滾糞球——必須組團才能惡心人。
心理學有個"責任擴散效應":
人一扎堆,道德就拉稀。
傳銷要搞"家庭住宿",邪教要"集體修行",職場霸凌必有"小團體"。
他們在互相投喂惡念,就像蒼蠅圍著腐肉開轟趴。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撕開過真相:
惡魔教師的抽屜里,鎖著整個教研組的"秘密名單"。
而站出來的林奕含,至死都是舉著火把的獨行俠。
看見沒?惡需要同謀,善只需要良心。
3
獨行不是沒朋友 是拒絕垃圾社交
總有人陰陽怪氣:"你這么獨,肯定沒朋友吧?"
笑死!獅子獨行,鬣狗才成群。
王菲被問"離婚后孤獨嗎",直接懟:"我需要人陪?"
喬布斯在斯坦福演講:"別讓別人的噪音蓋過你的內心。"
我采訪過反網暴的程序員,他三年獨自開發追蹤系統。
有人勸他:"組隊啊!融資啊!"
他敲著鍵盤頭都不抬:"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妥協。"
現在這系統每年救3000條命,當初笑他"不合群"的人,還在酒局上吹"我認識XXX"。
擠不進某些圈子?恭喜你,良心還沒死透!
需要拉幫結派的圈子,本質都是陰溝蟑螂互助會。
真正的光,永遠屬于敢獨自站在太陽下的人。
最后
說句誅心的:你獨自行走的每一步,都在給這個世界消毒。
看看那些逼你"合群"的人都在干什么?
酒局上灌你酒的"兄弟",正盤算怎么把你客戶撬走;
家長群里@所有人的"熱心鄰居",轉頭就把你吐槽物業的話截圖發朋友圈;
公司里拉你進"摸魚小分隊"的同事,年終獎比你多拿三個月。
醒醒吧!所有強迫你抱團的人,都在偷偷喝你的血。
別相信"朋友多了路好走"這種鬼話。
喬布斯的朋友兩只手數得過來,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某些人微信5000好友加滿,除了幫人砍拼多多什么都沒留下。
《瓦爾登湖》里梭羅早就看透:"我們被迫活得如此認真,卻只為活成別人的副本。"
送你三個獨行秘訣:
1.把"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刻進腦門,能屏蔽90%的群體PUA
2.每周刪10個微信群,比吃保健品更能延年益壽
3.遇到勸你"別太不合群"的人,直接回懟:"我群里有蘇格拉底王菲喬布斯,你的群里除了砍價鏈接還剩什么?"
羅曼·羅蘭說英雄主義是看清生活后依然熱愛,我說真正的勇者是“看清群體后依然敢當異類”。
記住:
螢火蟲從不怕黑暗,因為它自帶光芒;
蒼蠅才需要圍著茅坑開派對。
生而為人,要么獨自閃耀,要么在群體里發爛。選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