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換電模式有點火,甚至有車企拿它當核心賣點:
號稱“比充電快”“像加油一樣方便”。
但誰也沒想到,這條路剛鋪好,可能就要被顛覆了…
因為比亞迪的兆瓦閃充來了,充電功率直接突破1000kW!
關鍵是——這還不是PPT數據,而是實測效果。
因為相關截圖顯示,3分鐘就能充入58度電,效率真的不遜色于加油了。
參考這個情況,換電模式真的要完了嗎?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個殘忍又無法回避的話題。
提到這個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換電模式——可能真的很難走下去了。
雖然換電的概念很誘人,大家都在說:“幾分鐘就能換好一塊100度的電池”。
但現實呢?比想象中骨感得多。
一方面,全國的換電站,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多。
按照現有數據,全國換電站也就4000多座——別說和充電樁比了,連加油站的零頭都不到。
這意味著,想用換電,你得“專門找”,而不是隨時隨地都能進行。
另一方面,站點還有“代次之分”,兼容性并不算高。
說白了,換電并不是像加油一樣,只要車支持,就能隨便找個站換。
有些站點可能“沒有你車型的電池包”,有些站點“可能和你的車不匹配”。
這就導致,換電并不是“想換就能換”,甚至可能遇到白跑一趟的情況。
也是因為這兩個制約,換電這件事,真沒想象中快!
譬如你需要先找到最近的換電站,萬一距離遠,還得專門繞路;
開過去后,可能還要排隊,遇上高峰期,等上十幾二十分鐘都不奇怪。
此外,換電倉運作也需要時間,整個流程下來,也要好幾分鐘。
更倒霉的情況是,到了才發現沒有匹配電池,只能換個站再試試……
但“兆瓦閃充”呢?
這個時間里,別人可能已經充滿100度電,直接走了!
6分鐘補能100度電,已經不比加油慢,甚至更快。
這么一對比,換電模式原本的“快”字招牌,還能撐得住嗎?或許很難。
但真是如此嗎?也許,事情沒那么簡單…
說白了,兆瓦閃充,聽起來很美好,可真正落地,挑戰可不小。
要知道,超充樁的功率越大,對電網的負荷要求也就越高。
普通快充樁已經讓不少老小區、小型商業區的電力緊張了…
兆瓦級別的充電功率,電網扛得住嗎?恐怕沒那么容易!
畢竟,這可不是家用電器,多拉幾根線就能解決的事兒。
你想要超充樁維持1000kw 的功率,肯定要有額外的峰值負荷。
但現在的配電網絡,還有這么多冗余嗎?
可以說,擠都擠不出來!
畢竟,現在一到夏天,很多地方還在號召“節能減碳,降低電網負荷”。
就這種強度的供電負荷,哪里還有“余糧”建兆瓦超充呢?
當然,理論上來說,可以改造電網,花錢擴容。
但實際上看,這個錢得誰出呢?
或者說,按照最大功率擴容,真的劃算嗎?
這就好比高速公路,你不能因為節假日很擁堵,就修十車道。
電網負荷也是如此!
不能因為偶爾有幾輛車充電,我就額外瘋狂擴容:這既是資源的浪費,維護成本也不劃算。
當然,問題雖然存在,但也不是完全沒解決辦法。
比如,“儲能式充電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電網負荷,讓超充樁真正跑滿功率。
簡單來說,就是給超充站裝個“大號充電寶”。
日常低負荷時,充電站可以提前“存電”,避免直接從電網抽取超大功率;
在用電高峰時,超充樁就從儲能系統里放電,減少對國家電網的沖擊…
這種方式,不僅能維持兆瓦級功率,還能降低擴容成本,提升穩定性。
換句話說,電網不一定要大幅擴容,而是可以通過“緩沖”手段,讓充電樁變得更穩定、更高效。
不過既然提到了儲能,這種站點還得配大功率的電池做儲能,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總的來看,換電模式的沖擊,可能沒想象中那么劇烈——至少短期內,它還是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但如果把時間拉長,情況就沒那么樂觀了。
一旦儲能式充電站大規模鋪開,換電的優勢就會被進一步蠶食。
更何況,搞儲能這件事,比亞迪可是業內“天花板”級別的選手。
電池儲能,別的品牌還得算成本、算供應鏈。
而比亞迪呢?自己就能造,甚至可能比換電站更便宜。
這么一對比,換電的未來,還真是讓人捏把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