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似錦》最新的劇情中,崔明月死在了新婚之夜、黎明之前。
一時之間,她感覺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景明帝把明月嫁給朱子玉,假仁假義、塑料兄妹;郁錦寧愿抗旨也不愿意與女兒成婚,是明月之死的直接兇手;姜似更是時時處處與公主府作對,是標準的幫兇。
于是,長公主變身瘋婆子,懟天懟地懟空氣、恨你恨他恨皇帝,發誓要讓所有相干的人都給女兒陪葬。郁錦、姜似、景明帝,紛紛成為長公主的眼中釘、肉中刺。
公主很生氣,后果很嚴重。在復仇心的支配下,她明著打擊郁錦、姜似夫婦,暗中加快了搶班奪權、謀朝篡位的進度。她一邊抓住姜似南烏圣女的身份不放,另一邊在暗中積蓄力量、逼迫皇帝退位。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在景明帝與長公主這對兄妹之間,皇帝在明處,榮陽在暗里,雙方的信息并不對稱。因此,長公主才會志得意滿、意欲廢帝。
長公主隱忍了很久,在萬事俱備之后,終于決定當面攤牌、徹底不裝了。直到她的人馬圍困了皇宮,后知后覺的皇帝方才如夢初醒。
此時的皇宮,仿佛是一幅眾生相:長公主春風得意,景明帝一臉懵逼。
自古以來,廢立皇帝、新君登基都是血流漂櫓、你死我活的斗爭。如榮陽長公主這樣輕而易舉、手到擒來的奪權簡直是古今罕見。
故事講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既然長公主權傾朝野、一手遮天,連廢立皇帝都如同吃飯睡覺打豆豆一般,她為什么卻救不了自己的女兒呢?
明明是飛揚跋扈的公主,卻偏偏在女兒被迫下嫁時隱忍;明明是大權獨攬的BOSS,卻偏偏救不了女兒的性命。
在皇帝金口玉言,親自決定將崔明月嫁給朱子玉時,長公主選擇了沉默與忍耐。
在女兒抵死不從時,長公主是這樣說的,“若你還想當郡主,做榮陽的女兒,就必須和朱子玉成婚。”
以長公主的權勢和地位,想給女兒運作一場逃婚并非難事,但是她為什么卻忍氣吞聲,眼睜睜地看著崔明月跳進火坑呢?
答案很簡單——長公主愛女兒,但她更愛權力。
在大周的地盤上,長公主長期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超然地位。她雖然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但是此前與皇帝之間兄妹情深,并沒有謀朝篡位、取而代之的念頭。
在朱子玉進宮告御狀、當面拿出契書之后,景明帝為了面子,不得不將崔明月嫁給朱子玉。這件事情的發生太過突然,完全不在長公主的計劃之內,因此,縱然她一手遮天,若是此時在女兒的婚事上進行抗爭,無異于螳臂擋車、以卵擊石。
像是一場高手對決的棋局,在對方的棋子未落定之前,倉促起事、沖動落子只會暴露出自己的破綻。長公主是個母親,更是個標準的政客。她深知,如果此時貿然為女兒出頭,不但救不了女兒,反會令皇帝起疑。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在政斗的棋局里,事以密成、語以泄敗的案例比比皆是。明月下嫁朱子玉,長公主眼中不舍、心里憋屈,但是為了不暴露自己的野心,她只能強壓住心中的憤怒,眼睜睜地看著女兒踏入這場注定悲劇的婚姻。
畢竟,在女兒和權力面前,長公主權衡利弊之后,崔明月就淪為了犧牲品。
在崔明月死后,長公主打著為女兒復仇的名義,開始了自己的一系列運作。她大旗一揮、掉轉槍口,直接將女兒之死的黑鍋扣在了郁錦和姜似身上。
站在旁觀者的視角,我們自然明白,明月之死錯在自己的執念,錯在長公主的放縱。然而,長公主為何卻把一切歸咎于郁錦與姜似呢?
事實上,長公主有著自己的打算。此時的大周朝堂,七皇子郁錦漸漸地成為朝堂上的新勢力。他既是皇子出身,又在都城司任職,文有甄珩相助、武有南疆士卒,宮內有皇后的青睞,宮外有江湖的勢力。
對于長公主而言,謀朝篡位最大的障礙就是郁錦。因此,她才會拿姜似的身份做文章,趁機包圍東平伯府。按照她的計劃,只要擺平了郁錦、搞定了姜似,就等于掃清了篡位奪權前的最后障礙。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長公主千算萬算,卻敵不過主角與生俱來的光環。姜似的人生,本就是游戲掛機、重開一局的設定,對于所有的一切,她都預判了預判。
長公主永遠都不明白,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傷人更傷己。她心心念念的皇位,最終卻成了母女兩人的催命符。
就像一把雙刃劍,傷人傷己。榮陽長公主的權謀之路,終究成了她母女二人的催命符。
長于權謀,短于格局。長公主,輸得不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