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識型帶貨主播董宇輝在凍蝦,正讓數萬名消費者陷入維權困境。
315前夕,多地消費者聯名投訴東方甄選售賣的厄瓜多爾白蝦涉嫌虛假宣傳,解凍后重量縮水近半、蝦體松散糜爛,一、消費者控訴:直播間里的"野生"童話
"沖著董宇輝的口碑下單,沒想到買到的是泡了藥的養殖蝦。"上海消費者張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她購買的凍蝦:包裝上醒目標注"野生海捕",但解凍后蝦殼發軟,蝦頭泛黑,部分蝦體甚至出現糜爛。更令她氣憤的是,標注凈重1.5kg的蝦,解凍后實際稱重僅820g,縮水幅度達45%。
在東方甄選官方旗艦店的產品頁面,記者看到該凍蝦宣傳語赫然寫著"源自太平洋深海海域""野生捕撈""肉質緊實飽滿"。然而,多位消費者提供的檢測報告卻顯示,蝦肉中檢出養殖蝦常用的抗生素殘留,且包裝上的"凈含量"實際包含冰衣重量,涉嫌違反《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關于凈含量標注的規定。
"客服反復強調'解凍縮水正常',但正常蝦的縮水率應該在10%以內。"海鮮行業資深人士指出,過度縮水往往意味著蝦在冷凍前經過多次解凍或浸泡保水劑,"這種蝦不僅口感差,長期食用還可能影響健康。"
二、供應鏈迷霧:從"野生"到"養殖"的魔幻變身
隨著投訴發酵,這批凍蝦的真實身份逐漸浮出水面。據海關總署公示的進口記錄,東方甄選所售厄瓜多爾白蝦的供貨商實為當地大型養殖企業,其出口產品均為養殖蝦。而東方甄選在宣傳中使用的"野生"表述,與供貨商提供的檢測報告存在明顯矛盾。
更蹊蹺的是,該批次凍蝦的進口報關單顯示,其入境時間為2022年8月,但東方甄選在2023年3月的直播中仍宣稱"新鮮捕撈"。冷鏈倉儲專家表示,凍蝦的合理保質期通常為18個月,但超過12個月后品質會顯著下降,"用陳年凍蝦冒充新貨,已是行業潛規則。"
在黑貓投訴平臺,相關投訴量已突破3000條。消費者曬出的證據鏈顯示,東方甄選在售后處理中采取"退換貨優先"策略,對虛假宣傳質疑則統一回復"頁面文案已優化"。這種回避核心問題的態度,進一步激怒了消費者群體。
三、行業亂象:主播光環下的選品漏洞
作為新東方轉型的標桿項目,東方甄選素來以"文化帶貨"著稱。董宇輝在直播中常將產品故事與人文情懷結合,這種風格雖贏得大量粉絲,卻也可能模糊選品標準。業內人士透露,頭部主播團隊往往更關注銷售話術而非供應鏈把控,"很多選品經理甚至分不清養殖蝦和野生蝦的區別。"
記者調查發現,凍蝦市場亂象早已存在:將養殖蝦浸泡工業火堿后冒充野生蝦、用保水劑增重、虛標產地等手法屢見不鮮。而直播帶貨的"沖動消費"特性,讓消費者更難察覺這些貓膩。"消費者在直播間往往被主播的情緒帶動,缺乏理性判斷時間。"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東方甄選并非首次遭遇品控危機。此前其售賣的玉米、牛排等產品也曾被質疑定價過高、品質不符。此次凍蝦事件,再次暴露了其供應鏈管理短板。
四、法律博弈:虛假宣傳的認定困境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張律師表示,認定"野生"宣傳是否構成虛假宣傳,需結合產品檢測報告和供貨商資質。若東方甄選無法提供有效證據證明蝦的來源,則可能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但消費者需自行舉證,維權成本較高。
海關總署法綜處工作人員強調,進口食品必須如實標注原產國、生產日期等信息,使用"野生"等絕對化用語需謹慎。目前,上海、杭州等地市場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要求東方甄選提供完整供應鏈憑證。
五、消費警示:直播購物需擦亮雙眼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提醒消費者,購買凍蝦時應注意三點:首先查看進口報關單,確認來源;其次注意凈含量標注是否含冰衣;最后觀察蝦體是否完整緊實。若發現過度縮水或肉質糜爛,可要求第三方檢測。
對于主播團隊,業內人士建議建立"選品白名單"制度,對高風險品類進行全程溯源。東方甄選在回應中表示,已啟動供應商審查程序,未來將在直播間增設"產品溯源"環節。但消費者信心重建,仍需時間檢驗。
結語:當董宇輝在直播間講述"大海的饋贈"時,可能不會想到這份饋贈背后暗藏的陷阱。凍蝦雖小,卻折射出直播帶貨野蠻生長中的深層矛盾:主播的專業性與供應鏈復雜性之間的錯位,情懷營銷與商業本質的沖突。315的警鐘再次敲響:在知識帶貨的光環下,消費者仍需保持清醒,而主播們更需明白——真誠,才是最長久的帶貨秘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