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的浪潮中,經濟發展猶如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輪,其動力來源既有宏觀政策的強勁推動,更離不開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的“內生動力”。黨員干部作為黨和人民之間的緊密紐帶,肩負著在服務群眾過程中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活力的重任。
群眾是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創造力、勞動力以及消費潛力匯聚成推動地方經濟前進的洪流。黨員干部深入群眾,能敏銳捕捉到來自民間智慧的閃光點。鄉村田間,一些老農憑借祖祖輩輩積累的農耕經驗,摸索出一套生態循環種植模式,既減少農藥化肥支出,又產出高品質農產品,贏得市場青睞。黨員干部若能及時發現、總結并推廣這些經驗,一個村莊、甚至一個地區的農業產業就能實現綠色轉型,拓展出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從田間地頭開啟經濟增長新路徑。
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同樣是經濟的“毛細血管”,它們貼近民生需求,靈活多變。然而,常受資金周轉、技術升級、市場渠道等難題困擾。黨員干部強化服務意識,走進企業商戶調研,為資金緊張者牽線搭橋,對接金融機構爭取優惠貸款;聯系科研院校,助力傳統手工藝店鋪引入數字化設計,讓古老技藝煥發時尚魅力,打開年輕消費市場;組織電商培訓、展銷會,拓寬銷售半徑,將本土特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這一系列精準幫扶,激發的是市場主體的活力,它們站穩腳跟、茁壯成長,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形成經濟良性循環。
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群眾的消費意愿和能力至關重要。黨員干部著眼民生保障,推動教育、醫療、住房等領域政策落實,讓群眾沒有后顧之憂,口袋鼓起來、心里踏實了,消費信心自然提振。老舊小區改造中,黨員干部協調各方,增設便民商業設施、休閑廣場,改善居住環境,周邊商業也隨之繁榮;組織文化旅游節、民俗活動,挖掘地方特色,吸引游客,帶火餐飲、住宿等服務業,以人氣聚財氣,讓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持久動力。
服務群眾貴在持之以恒,黨員干部需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線上線下收集訴求;提升專業素養,成為懂經濟、知政策、會幫扶的“多面手”;更要懷揣真心,把群眾冷暖掛心間,群眾才會打開心扉、反饋真實想法。如此,黨員干部在服務群眾的每一次互動、每一項舉措中,都如同為經濟發展的引擎添薪加柴,匯聚起磅礴的內生力量,驅動經濟穩健前行,向著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的路徑奔跑,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高縣政協:何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