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報道,近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有記者問:據報道,日本防衛省首次公開射程達3000公里的新型彈道導彈研制情況,遠超“專守防衛”范疇,這是為響應美國要求盟友提升打擊能力的進攻型武器。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張曉剛說:近年來日方不斷突破“和平憲法”約束,在強軍擴武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是危險和不得人心的。歷史殷鑒不遠,日本軍國主義曾給日本、亞洲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罄竹難書的災難。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不斷發展,與此同時,日本也在不斷加強自身軍事實力。甚至早在十幾年前,日本少將就曾直言,在2024年,中國會對日本開戰。雖然目前兩國開戰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日本卻始終都將我們視為“假想敵”,3月2日央視媒體曝光了日本新型導彈的研制情況。甚至有專家直言:該導彈射程高達3000公里,覆蓋了整個東亞。在2022年時,日本政府還曾考慮部署1000多枚遠距離巡航導彈,可以“覆蓋朝鮮和中國沿海地區”。
日本防衛省(資料圖)
許多評論指出,日本宣稱的這款長射程導彈,其本質上只是對12式陸基反艦導彈的改進版本,并未實現高超音速或隱身化突破,仍是亞音速導彈。這意味著,即便它的射程達到1000公里,但飛行這一距離仍需要半個小時以上,在現代戰爭中,這樣的導彈很容易被攔截,根本無法真正構成有效威脅。日本媒體對這種輿論感到非常意外。《朝日新聞》評論稱,日本防衛省顯然沒有預料到,原本試圖營造強勢軍力形象的舉動,卻在輿論場上遭到一邊倒的嘲諷。
日本的這些"威懾"手段在中國強大的軍事力量面前無異于自取其辱。日本的軍事擴張離不開美國的支持。2024年8月,日本在新版《防衛白皮書》中明確提出要建設先發制人的打擊能力,并計劃在國內部署多種導彈發射裝置。這一舉動顯然是為了迎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需求。然而,日本是否意識到自己不過是美國戰略布局中的一枚棋子。美國向日本提供的武器系統不僅無法真正遏制中國的崛起,反而將日本推向了更加危險的境地。
特朗普與石破茂(資料圖)
日本打著研究“離島防衛”的幌子,研制能夠覆蓋眾多國家的導彈,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近些年,我國在海陸空三個方面的軍事實力,發展的十分迅速,已經達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平,這也引起了美國的重視。為了阻止中國繼續發展,美國可謂是什么下三濫招式都用過了,說的不好聽一點,日本就是美國牽制中國發展的一個棋子。日本就像是美國在亞洲地區的一個“代理國”,日本總想在一系問題上給我國“下絆子”,但我國從未日本得逞過。
中方不可能對這些行為聽之任之,日本如果不謹言慎行,那么在涉華問題尤其是臺灣問題上“露頭就打”。而解決這些問題有一個很重要的根源就是美國。前不久特朗普明確授意日本“將軍費開支提高到自己首個總統任期的兩倍”。對美國而言,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負擔,但美國也需重新評估與日本的軍事合作模式和戰略分工。日本軍事自主性增強后,是否會在軍事行動決策上與美國產生分歧,這成為美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特朗普(資料圖)
這個結果將會引起地區的進一步的武器裝備,或軍備的競賽。因為目前俄羅斯和中國,都已經具備這種高超音速滑翔彈。比如說俄羅斯的“匕首”,中國的東風-17,都屬于是高超音速的,就是滑翔導彈。那現在日本研發成功,在2026年裝備自衛隊以后,那必然會引起韓國、朝鮮,或者美國,這些國家,它當然也要研發和制造或裝備。因為美國,它最先搞的這種高超音速導彈,但它用的是就是吸氣式的,一直沒有獲得比較好的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