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江蘇、安徽、福建、湖北、甘肅等地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吉林省、陜西省在2025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也提出了這一點。多地旨在通過文旅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效應。
為何這么多省份提出
將文旅業培育成支柱產業
近年來,多地將文旅業定位為支柱產業,這一戰略選擇既是對經濟結構轉型的主動適應,也是基于文旅產業自身優勢及消費需求變化的必然結果。
1.經濟轉型與產業替代需求
“支柱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戰略地位、較大份額并起支撐作用的產業或產業群。
隨著傳統支柱產業(如房地產)增長放緩,地方亟需尋找新動能填補經濟空缺。文旅產業涵蓋了景區開發、餐飲、住宿、交通、購物、文化娛樂等多個領域,能夠帶動上下游眾多產業的協同發展,還能與體育、科技、商業、農業等行業深度融合。具有產業鏈長、就業容量大、綠色低碳等特點,成為重要替代選項。此外,文旅產業能有效緩解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空心化”問題,通過就業機會吸引人口回流,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2.消費升級與新需求驅動
90后、00后成為主流消費群體,其旅游偏好從傳統觀光轉向深度體驗,推動文旅業態向多元化、個性化轉型。例如,縣域旅游、非遺體驗、美食文化等新場景興起(如榕江“村超”、淄博燒烤等),證明文旅產業不再依賴自然資源,而是通過文化IP、本地生活場景創造吸引力。2024年國內旅游規模達56億人次,消費5.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7%,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
3.政策支持與戰略部署
國家層面將文旅納入高質量發展規劃。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優化休假制度、完善免稅政策等,為文旅消費釋放政策紅利。地方則通過差異化布局強化競爭力,如內蒙古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廣東推進“文旅+科技”“文旅+鄉村”融合,浙江松陽以傳統村落活化帶動民宿經濟等。文旅部明確將加強基礎設施投入、培育新業態(如低空觀光、沉浸式體驗)作為重點任務,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文旅動能。2024年入境外國游客超1.32億人次,文旅行業也成為展示我國文化軟實力、促進國際交流的重要載體。
將文旅業培育成支柱產業
有哪些發力點
各省市發展文旅業不能走過去的老路,從宏觀角度來說,就是突出地域特色,在強化文旅融合與產品創新的同時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例如挖掘本地獨特的歷史、非遺、民俗資源,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IP,像河南“唐宮夜宴”、四川“三星堆”文旅融合項目,通過影視、游戲、文創衍生品擴大變現渠道。北京、杭州、西安等自身歷史文物古跡較多的城市,圍繞名勝進行再開發再探索,形成文旅一體的全新布局。上海、天津、青島等時尚特征明顯的大城市,主要依靠本地城市界面和景觀資源,集中打造主題街區、博物館等休閑場所吸引消費者。江蘇無錫、陜西漢中等城市及大量特色縣鎮,充分開發本地歷史文物景點,豐富游人體驗。
從微觀角度來看,在保留原生態的基礎上,引入新業態,因地制宜打造小場景新體驗。
例如在湖南汝城,國家級非遺項目“香火龍表演”深受游客喜愛。夜幕降臨,舞動的香火龍在夜色中熠熠生輝,煙火從龍身噴出,伴隨著激昂的鑼鼓聲,呈現出獨特的民俗魅力。表演時,村民們將舞動著插滿香火、造型威武的香火龍,在夜色中穿梭,煙火繚繞,場面壯觀,寓意著驅邪避災、祈求風調雨順。讓游客們大飽眼福,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湖南香火龍表演 圖源:巔峰智業
江西婺源篁嶺古村,以獨特的“曬秋”為亮點,全新升級復原沉浸式鄉村生活體驗點,涵蓋鄉景、鄉俗、鄉趣、鄉味等旅游業態,各種地道的民俗小吃炒米花、油煎燈、蒸汽糕隨處可見,還復原了婺源非遺板龍燈演出。據統計,2024年篁嶺景區全年接待游客超303萬人次,營業收入達4.5億元。
婺源篁嶺 圖源:巔峰智業
文旅業成為支柱產業既是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也是消費升級與政策驅動的結果。多維度的綜合效益,使文旅業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引擎!
本文轉自:巔峰智業
(巔峰智業為國際山地旅游聯盟會員)
一審:張雯雯
二審:鮑港
三審:張翼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