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回顧
近一周,全球大類資產價格表現來看,商品>股>債。商品:商品市場整體表現較好,美聯儲鴿派立場及關稅不確定性推動金價走高,地緣局勢緊張提振油價上行,美國加征進口銅關稅預期疊加供需緊平衡推動銅價攀升。債:美聯儲鴿派基調牽引美債收益率下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行至4.25%。歐元區債券收益率則因歐央行降息預期升溫而下行。股:美股市場情緒受美聯儲鴿派信號提振,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1.2%,但納指受科技股拖累僅小幅上漲0.17%。歐洲股市表現分化,歐洲STOXX600上漲0.56%,德國DAX下跌0.41%,主要歐盟與美國關稅談判的擔憂與政府支出預期交織影響。
核心要點
過去一周,全球大類資產核心驅動因素為美聯儲政策基調、美國經濟數據分化及關稅不確定性。美聯儲經濟預測摘要引發滯脹風險定價,疊加美國4月2日關稅deadline臨近,全球政策博弈白熱化。
美聯儲3月會議釋放鴿派信號,經濟預測摘要引發滯脹風險定價。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4.50%不變,符合市場預期,這是繼1月會議后連續第二次暫停加息。此外,宣布自4月起將國債月度減持規模從250億美元降至50億美元,MBS減持350億美元保持不變,不對稱縮表表明美聯儲優先緩解國債市場流動性壓力,同時繼續收縮房地產相關資產。與此同時,政策聲明及經濟預測透露出三大關鍵信號。首先,政策聲明措辭調整,刪除“就業與通脹目標大致平衡”的表述,新增“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直接反映美聯儲對美國經濟韌性的擔憂升級。其次,經濟預測分化,大幅下調2025年GDP增速預測中值至1.7%(前值為2.1%),同時上調PCE通脹預測至2.7%(前值2.5%)、核心PCE至2.8%(前值2.5%),顯示對滯脹風險的警惕。第三,鮑威爾表態來看,認為關稅推高短期通脹是暫時的,強調“硬數據”仍穩健,暗示降息時點取決于就業與通脹粘性。由于美國關稅政策和潛在的報復性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較高,其對于經濟的影響較難以評估,以及特朗普其他利好經濟增長的政策實施情況仍有待觀察,美聯儲或仍處于“數據依賴”的觀望狀態。
美國經濟呈現冷熱分化特征,美聯儲政策仍將錨定硬數據。一方面,零售銷售疲弱,2月環比增長0.2%低于預期,前值更下修至-1.2%,但扣除波動項的對照組零售銷售表現強勁,顯示消費韌性存在結構性差異;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2月現房銷售環比增長4.2%,房價同比上漲3.8%,疊加工業生產連續三月環比擴張,產能利用率升至78.2%,反映出工業環境正在改善,實體經濟仍具動能。盡管建筑商信心指數等軟數據或預示成本壓力,但硬數據的持續改善與鮑威爾強調的“數據驗證”邏輯一致。當前美國經濟呈現“調查數據悲觀,實際產出相對堅挺”的錯位特征,制造業回暖和房地產市場觸底構成關鍵支撐,短期內衰退風險可控。美聯儲政策仍將錨定硬數據,高利率環境或延續更久,但需警惕消費分化和建筑成本攀升對經濟傳導的滯后沖擊。
全球貿易摩擦升級風險,4月2日關稅deadline前避險情緒或持續發酵。此前,特朗普宣布從4月2日開始啟動“對等關稅+行業加碼”雙重攻勢。前者根據各國對美商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國計算綜合稅率,實施同等力度的反制,后者將對汽車、鋼鐵、鋁等關鍵行業加征額外關稅。全球貿易摩擦升級風險帶來市場沖擊,出口導向型行業及跨國企業或將面臨盈利預期下調,汽車、鋼鐵等板塊或面臨成本上升與供應鏈重構風險,而避險情緒或將繼續推升黃金配置需求。
港股策略
過去一周,港股市場經歷顯著調整,市場對前期漲幅較大的科技股存獲利了結需求,疊加對美聯儲政策及美國關稅風險的擔憂,港股表現顯著弱于全球主要指數。恒生指數下跌1.13%、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下跌1.53%、恒生科技下跌4.10%。能源業(1.13%)、公用事業(0.93%)、金融業(0.56%)表現相對較好,綜合企業(-3.59%)、非必需性消費(-2.91%)、地產建筑業(-2.26%)表現相對落后。南向資金合計凈買入230.25億港元。
?國內1-2月經濟數據整體好于預期,表明經濟今年開局穩健,持續的政策支持有望進一步鞏固復蘇基礎。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雖較2024年12月的6.2%略有回落,但出口導向型行業成為主要支撐,新能源產業鏈延續高景氣,金融、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表現亮眼。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0%,其中餐飲收入因春節效應增長4.3%,通訊器材、家具類和家用電器等升級類消費受政策補貼拉動顯著。但大眾消費增速低迷,反映中低收入群體需求尚未充分釋放,消費修復存在一定分層現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4.1%,得益于設備更新政策和高技術產業,制造業投資增長9%,投資結構邊際改善。然而,房地產開發投資連續32個月負增長、城鎮失業率攀升至5.4%等信號,也暴露出內生動能不足的隱憂。2025年中國經濟開局穩健,印證了政策逆周期調節的有效性,但房地產調整、內需偏弱等結構性問題仍需破解。全國兩會明確將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并部署了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當前中國經濟正站在政策托底與內生修復的關鍵節點,持續的政策支持有望進一步鞏固復蘇基礎。
?外部因素來看,美聯儲暫停降息步伐,政策路徑分化加劇,10年期美債收益率維持在相對高位震蕩,抑制全球資金風險偏好,也對港股市場成長板塊估值帶來一定壓力。雖然美聯儲3月會議維持政策利率預測中值路徑不變,但2025年點陣圖顯示四位官員預計全年不降息,相較2024年12月僅一位官員持此觀點,釋放鷹派信號。一方面,若美聯儲維持高利率,港元融資成本上升,可能抑制市場流動性,尤其是對利率敏感的科技股、成長股估值承壓。另一方面,若市場對美聯儲降息推遲的預期強化,美元資產吸引力回升,可能導致外資從港股回流美國,加劇市場波動。但換個角度看,若未來美國更多經濟數據確認衰退,美債收益率大幅下行,港股有望迎來“估值修復+外資回流”的雙擊。此外,美國貿易政策風險博弈升溫,關稅落地前的避險情緒可能主導市場,加劇港股估值波動。
整體來看,短期科技領域的突破帶來市場情緒的提振以及對科技方向的持續關注。從驅動因素看,國內經濟弱復蘇、美聯儲政策博弈以及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將在中期構成多重約束,啞鈴型配置仍是平衡風險與收益的核心策略。成長端關注具有高成長潛力的科技板塊,如AI產業鏈相關的芯片、云計算、智能硬件等細分領域,有望伴隨AI技術突破和應用場景拓展迎來高速增長期。價值端關注受益于央國企估值重塑、經營穩健且具備穩定分紅的高股息資產,以穩定收益對沖外部波動。此外,關注政策重點支持領域如以舊換新政策下的家電、汽車板塊。
投資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在投資前請投資者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基金凈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現虧損.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一定盈利, 也不保證最低收益.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未來業績表現。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