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26
近日,我們的家長群里收到一位自閉癥孩子父親的緊急求助,稱他的自閉癥孩子上公廁的時候,有人報警聲稱被他的孩子偷拍,事情鬧到了派出所。
警察調解的過程中,報警人仍堅稱被偷拍,無論這位自閉癥孩子的父親怎么解釋孩子是特殊人士、根本沒手機、也不知道啥是偷拍等,報警人都堅持認為自己被偷拍,要求道歉。
過程中,自閉癥孩子幾次情緒失控,雙方最后也沒就是否偷拍和要不要道歉的事情達成一致。
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這位父親擔心事情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也想知道如果以后再發生類似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這事在家長群里也炸了鍋,以下是家長們討論的部分觀點和專家的看法:
整理 | 朱谷粒
編輯 | Jarvis
自閉癥孩子被誣蔑該怎么辦?
這位爸爸在群里求助后,群里的譜系孩子家長們紛紛表示理解這位爸爸的憤怒:
很多家長們表示,這件事真正應該道歉的是那位報警的人:
“如果懷疑偷拍,那就去派出所讓警察搜吧,搜不出來應該讓那女的道歉!”
“誰主張誰舉證!”
那么,如果被人指控在公共場所偷拍,但沒有真憑實據,這位爸爸可以要求對方道歉嗎?
對此,廣東諾臣律師事務所莫春英律師解釋:
若確認孩子未實施偷拍等侵權行為,對方在無證據情況下公開指控孩子偷拍,對方可能構成名譽權侵權,家長是有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賠禮道歉的。
但同時,她們也建議在與對方溝通過程中保持情緒穩定、冷靜面對,及時聯系最近的公職人員(如警察、地鐵安檢員)或場所負責人,據理力爭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若被誣陷為偷拍者是對方故意為之或者受到較大影響時,則可以積極維權,通過合理合法途徑,比如報警或提起名譽權侵權訴訟,維護自身清白。
而另一些家長也主張善意、誠懇地溝通。
“如果確實是孩子先做出了一些可能引人誤會的行為,道歉是應該的。”
家長可以誠懇地向別人解釋孩子的特殊情況,禮貌地表示道歉,然后就事論事,共同商討問題的解決辦法。
家長們普遍認為:認真誠懇的溝通能夠換來別人的理解和支持。
一位家長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我上次去理發店排隊理發,孩子等得不耐煩了,我就直接問排在我前面的人,急不急,方不方便和我們換一下,我的孩子有點自閉,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待太久。他很快就同意了。
譜系孩子獨立出門確實很考驗社會的接受程度,在社會文明程度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時候,家長只能先做好自己,好好訓練孩子出門的基本能力,做好各種風險預案,妥善處理矛盾。
有類似經歷的家長也不少
在給這位家長出主意時,還有不少家長也提到,自己的孩子也遇到了類似經歷:
自己的孩子被指控游泳時性騷擾泳池的女孩子,后來才發現是孩子總是埋頭游不懂得轉彎和變道,所以老是撞到別人。
她的體會是:遇到事情首先維護孩子、不背鍋,盡量冷處理。
在過去幾年,也有不少自閉癥孩子在公共場合做出不當舉動被誤解、歪曲和辱罵的事件。
2024年國慶節,一位自閉癥男孩媽媽帶孩子坐地鐵時,男孩因不適應環境而吵鬧。雖然媽媽已經極力制止孩子發出聲音,仍引來路人指責:“他一直在那喊,有點傻??!”幾輪指責后,媽媽最終崩潰,大喊孩子患有自閉癥,路人還是不依不饒:“有病趕緊去治!”
2023年10月31日,上海地鐵上一位自閉癥女孩也因吃東西被老人指責謾罵。
網傳視頻顯示,老人不斷指責說:“你不積德,別人孩子都健康,你怎么生這樣的孩子?!奔词购⒆蛹议L俞女士不斷向老人解釋,女兒患有自閉癥,老人仍不依不饒,期間孩子不小心碰到了老人還被老人推打。
在外人眼里,自閉癥孩子因心智單純而做出的一些無心舉動,會被當成是故意蓄謀的惡意行為。
比如,14歲自閉癥孩子貓仔曾經遭到班上四名同學的毆打霸凌,最初的起因是他曾經被班上兩個同學教唆,讓他在教室黑板上寫幾個同學的名字。
這四名同學經常在學校里為非作歹,恃強凌弱。他們發現貓仔在黑板上寫名字后,認為這是挑釁,于是成為了怪罪貓仔的理由。
甚至有時候不需要做什么,僅僅是異于常人的行為舉止就會被周圍人當成嘲諷、謾罵甚至造謠的對象。
特殊需要孩子童童的媽媽曾經因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帶童童開網約車的經歷而被網暴。因經濟困難,童童媽媽想開網約車賺錢,但童童沒人看管,她只好帶上童童去開網約車。
她做了一切能想到的準備工作:她在副駕駛座椅背貼了“致歉書”,說明情況,教童童向乘客禮貌打招呼,把童童喜歡的玩具塞給他,讓他盡量不發出聲音。
雖然童童從來沒有做過傷害乘客的事情,然而網友還是對她窮追不舍,奚落、嘲諷她,還有人造謠童童會搶方向盤,有殺人犯傾向,說自己以后絕對不會坐她的車。
如果孩子確實有不恰當行為該怎么辦?
除了存在誤解和偏見外,現實生活中,自閉癥孩子也有可能在公共場合做出了一些與社交規則不符的行為而讓人誤會。
當孩子確實在公共場合存在不恰當的舉動時,應該怎么辦呢?
大米和小米發展行為高級督導
仇怡旻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就要留心觀察孩子是否有一些會讓陌生人誤解,或讓他人感受不適的表現并提前加以制止和糾正。
假設,爸爸或者媽媽在家上廁所或者洗澡的時候,孩子會出現突然開門進來的情況。爸爸媽媽作為親人可能覺得不是特別嚴重的事,但是如果這樣的行為出現在公共場合,那陌生人一定會覺得受到非常大的冒犯。
因此,必須要在家里就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梢砸晃患议L進入衛生間后鎖門,另一位家長在門口等待。當孩子有推門的動作時,快速及時進行制止。并詢問孩子當下是否有事要找爸爸/媽媽,可以向她解釋后由另一位家長回應她的需求。
如果在家或干預機構已知孩子有一些行為表現會引起陌生人的誤解,那么在外出的時候,盡可能由媽媽陪同孩子進入公共廁所,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
當然也有一些時間媽媽確實不在現場,又有發生問題的幾率,可以讓孩子單獨使用無障礙衛生間。
當孩子在家已經連續多日未出現不合適的行為之后,爸爸媽媽就可以在夜晚或早晨人少的時候去公共廁所進行練習。同樣是由媽媽陪同進入廁所,觀察孩子是否有隨意推門的動作,并及時提醒和糾正。
同時,因為孩子年歲漸長,基礎的性教育也刻不容緩。家長可以通過動畫/繪本等形式教授孩子“私密部位”的概念,用涂畫等活動讓孩子練習辨別私密部位,明確私密部位不能在公共場所暴露的要求。
而莫春英律師也從法律角度建議家長可以做好事前預防措施,除了做好社交訓練外,也讓孩子學會簡單而有效的回應,例如“我沒有做這件事”之類的話語,并且鼓勵她用堅定的眼神和適當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態度。
如緊急情況下需要孩子獨自外出時,可以制作"特殊兒童監護人聲明卡"手環或者在書包放置說明卡,注明病情特征及緊急聯系人,在遇到特發情況相關人員可以及時聯系家長。
如果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家長可以:
1.要求在場管理第三方介入
立即聯系最近的公職人員(如警察、地鐵安檢員)或場所負責人,要求其作為中立見證人參與調查。
2.固定證據鏈
包括現場錄音錄像(用手機拍攝爭執全過程,重點記錄指控者的言行、在場人員反應。)以及調取現場監控,要求公共場所保存并復制事發時段的監控錄像,避免證據滅失。
大家覺得遇到類似事情還能怎么操作呢?
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許可,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發布。本號長期征集線索/稿件,一經采用,稿費從優。提供線索/投稿請聯系:contents@dmhxm.com。
點擊撥打大小米服務熱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