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舉行2025年度春茗晚宴。古天樂作為會長,與一眾演員共同出席。在接受采訪時,面對關于香港電影行業寒冬的問題,古天樂表達了對前景的無限擔憂并自曝:砍片酬也沒人投資。
- 會上古天樂表示:我們總會拍電影計劃已經進行兩年,今年開始改名叫‘拍住上’,希望大家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形下,可以拍住上、堅持自己的崗位!同時他還自曝已帶頭砍片酬稱,現在不是減薪問題,是根本沒人投資。但演員減片酬也是一定要的,這樣才能共渡難關。
還有另一位影帝劉青云也被曝為演出自降片酬,甚至出現多位港星轉行,比如有“TVB御用師奶”之稱的演員梁珈詠在商場擺攤、TVB演員沈震軒開網約車被多名網友偶遇等。那么,如今的香港電影到底是怎么了呢?
說實話,這叫求仁得仁,這也是以古天樂為代表的香港電影人應得的。為什么這么說,我要啟動一下時間回溯大法,帶領大家回到2022年那個暑期檔,看看古天樂做了些什么。當時他為了一部《明日戰記》的票房,把他未來五年至少二十部片的路人緣敗光了。
要知道,在《明日戰記》的宣發沒有搞騷操作之前,一向對爛片毫不留情的我,其實對古天樂拍攝的作品還是抱著非常寬容的心態。因為我覺得在香港電影業日暮西山的時代還要逆行拖航母的他是真的不容易,所以只要不是一眼爛的,我都會去影院買票看,《明日戰記》也不例外,而且豆瓣打分的時候也給了情懷分。
我想說,或許當年那些在各種平臺上到處道德綁架他人去支持《明日戰記》的鍵盤俠們,估計買票支持古天樂的次數都沒我多,我甚至可以一下午連看古天樂的兩部片:《掃毒2天地對決》和《危城》。當然,我想表達的是一個普通的路人,或者說是古天樂路人粉對道德綁架這件事的反感,至少未來我不會再這么情懷泛濫地去支持他的六分片了。
其實,那個時段的香港電影不僅在大陸賣慘,而且還陰陽怪氣同檔期的《獨行月球》《人生大事》《斷橋》《新神榜:楊戩》偷他的票房,甚至在香港以及東南亞地區說大陸資本打壓香港電影,真是老陰陽人做派了。
還有,他們是對沈馬組合的國民度有什么誤解?如果不是《獨行月球》的笑點不如以往麻花片那么密集,早破40億大關了,用得著惦記你這仨瓜倆棗的?這真的不是在搞笑嗎?把開心麻花打成資本代言人的操作還真是騷啊,還真的是打定了下沉市場用戶不知道洗米華是誰了嗎?
還有,畢竟網絡上通貨膨脹得厲害,好像票房一億兩億的都不叫錢了,要知道當年《明日戰記》票房都5億了還要賣慘說血本無歸。醒醒吧!就《明日戰記》那個劇本,如果不靠賣情懷和道德綁架,它連5000萬的票房都不值!不要跟我說特效有多貴多貴,我相信貴不過《獨行月球》和《新神榜:楊戩》,說投資4.5億簡直就是扯淡,我都懷疑至少有三億是洗錢吧。
接下來我再來幫大家回憶一下,過去能拿到五億票房的是什么質量的電影?陳凱歌的《妖貓傳》,無論是故事、畫面、特效都能蓋過《明日戰記》應該毫無疑問吧?票房才5.3億。諾蘭的《信條》,論科幻論燒腦論顛覆,《明日戰記》能比?票房4.5億。無論是戰爭場景還是影片深度都沒話說的《血戰鋼鋸嶺》4.2億。
- 說實在的,2020年以來電影行業確實不景氣,很多質量不錯的電影都票房慘淡,就說那兩年同時段的,影片質量比《明日戰記》好很多的電影都什么成績?《007無暇赴死》4.1億,《新蝙蝠俠》1.6億……而古天樂呢?憑著他超高的路人緣,在當年不到八個月的時間帶著兩部平均分不及格的套路片已經拿走11億多的票房。《反貪風暴終章》拿到了4.8億票房你敢信?
就這還好意思賣慘,是真欺負其他人要臉不會賣慘是嗎?結果還倒打一耙說內地電影偷他們票房、內地資本打壓香港電影、內地觀眾不支持香港電影,真是,見過白眼狼,沒見過這么站在道德高地上的白眼狼。明明是如果沒有內地市場和內地投資,香港電影早就消失了。怎么可能還有人拿接近五億投資給徐克拍射雕?讓王晶拍粗制濫造的網大都賺得盆滿缽滿。
我們可以看看今年春節檔徐克和王晶拍的破玩意兒,建議和陸川烏爾善一起去面壁思過,我用不用幫他們回憶一下,香港年度電影票房排行榜上港片被好萊塢大片欺負的有多慘?從2017年到2019年,連續三年沒有任何一部港片進入年度票房前十,2020年只有一部港片進前十,拿到了近3000萬港幣的成績,而這已經是四年最佳了。
之后黃子華帶港影打了幾場翻身仗,建議古天樂仔細研究下人家為什么成功,而不是一個勁兒炒冷飯賣慘。經過這些年港片的騷操作,我感覺我欠香港電影的電影票大陸觀眾都已經還完了,請不要再道德綁架我們了。內地觀眾不欠你們的,以后還請用實力說話。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現象外,其實這事折射出香港電影面臨的不僅是資金短缺,更是創作生態的結構性危機,這才是香港電影在票房不佳現象背后呈現出的一個本質問題。比如警匪片曾是港片響當當的招牌,可現在卻被觀眾各種嫌棄。這并非是警匪題材本身不討喜了,而是多年來一成不變的敘事套路讓人審美疲勞到了極點。
大家想想看,包括古天樂、劉青云、張家輝等這些熟悉面孔的排列組合,其實已經演了足足二十年。觀眾閉著眼睛都能猜到下一刻是激烈的槍戰還是緊張的追車戲碼。還有ICAC、黑幫、股市、販毒這些元素翻來覆去地隨機組合,可以說新意早就消耗殆盡,哪怕是港片的鐵桿粉絲,我猜測也難免感到乏味。
- 然后,我們再來看看市場數據,2024年香港票房大幅下跌,已經是跌到了13億港元左右,創下近13年的新低。九家影院無奈關門大吉,行業寒冬的景象可以說是一目了然。就拿古天樂的《惡行之外》來說,投資超過一個億,最終票房卻連2000萬都不到。82分鐘的片長,劇本顯得極為單薄,結尾那突兀的情感轉折,更是讓觀眾直呼看不懂、太離譜。這樣的質量,不管放在哪個市場,其實都很難取得好成績。
但這并不意味著警匪題材就徹底沒救了。要知道《九龍城寨之圍城》在去年收獲了近7億的票房,這足以證明,只要作品質量過硬,觀眾還是愿意為港片買單的。也就是說,港片的問題根源,不在于警匪題材過時,而是創作思維一直停留在三十年前的黃金時代。
內地觀眾這些年被《流浪地球》那樣高水準的工業制作,以及《我不是藥神》這類緊貼現實題材的作品養刁了口味。可香港電影人還守著老一套的江湖義氣和宿命論,試圖吸引新一代觀眾,這種脫節必然導致失敗。
還有更致命的是,比起題材老化,演員斷層的問題更加致命。三十歲左右的香港新生代演員,在內地市場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劉德華、古天樂、梁朝偉這些老牌明星依舊是扛票房的主力,這恰恰說明行業沒有給予新人足夠的成長空間和機會。TVB那些綠葉演員,紛紛轉行去開網約車、在茶餐廳打工,燈光師去賣保險,場務兼職送外賣。這些看似荒誕的現象背后,反映的是整個產業鏈的嚴重萎縮。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降薪對于解決港片的問題,作用實在有限。就算古天樂零片酬出演,也改變不了投資方對港片回報率的悲觀看法。《惡行之外》的慘敗就表明,光靠明星的影響力,已經無法保證票房了,內容質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港片需要的是全方位、系統性的變革,而不是演員集體降薪這種表面功夫。
其實,警匪片并非沒有市場。《怒火·重案》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關鍵在于要用現代的視角去重新構建傳統類型。《明日戰記》的科幻嘗試雖然存在不足,但至少展現了港片想要突破舒適區的勇氣。然而,大部分電影人還是深陷警匪片的路徑依賴,難以自拔。
曾經,內地市場對港片來說是重要的支撐,但隨著合拍片政策紅利的消退,港片既沒辦法重現早年《無間道》的輝煌,又沒能建立起穩定的本土化創作生態,處境十分尷尬。韓國電影的崛起值得港片好好借鑒。《寄生蟲》《釜山行》這些作品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很好地平衡了商業性和作者性。而港片在商業利益和作者表達之間,始終搖擺不定。
另外,流媒體平臺或許能成為港片的新契機。短劇、單元劇這些靈活的形式,更符合當下觀眾碎片化的消費習慣。但可惜的是,傳統電影人還沒有真正邁出這一步,去積極擁抱這種變革。香港電影工業的困境遠比我們看到的要復雜得多。古天樂自降片酬無人投資,這背后折射出的是曾經輝煌的影視體系,在全球化浪潮中出現了系統性的失靈。
也就是說,港片真正的敵人,不是簡單的資金短缺或者市場萎縮。創作上的固步自封,不愿意嘗試新的題材、新的敘事方式;產業上的青黃不接,新人得不到培養,老演員獨木難支。這些才是制約港片發展的關鍵因素。
因此,當古天樂這樣的明星都要降薪來尋求發展時,港片行業需要的不是唉聲嘆氣,不是沉浸在過去的輝煌里感傷,而是要有敢于徹底顛覆傳統的勇氣,下定決心重建整個電影工業體系。只有這樣,港片才有可能在未來重新找回曾經的輝煌。在不斷變化的影視市場中,唯有主動求變、積極創新,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