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為中國革命做出了杰出貢獻的高崇民,周恩來總理給了很高的評價,稱贊他是“東北人的榜樣”。
高崇民是誰,周恩來總理為什么會給他如此高的評價呢?
1949年9月,高崇民受邀來到北平,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并擔任了主席團委員。
10月,新中國成立后,高崇民又先后擔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兼最高人民法院東北分院院長。
對于有如此成就,高崇民從不驕傲。在她看來,自己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黨的引導和栽培是分不開的。高崇民曾說:“周恩來副主席是我的大學老師。”
當然,高崇民這樣說,并不是因為他在上大學的時候,周恩來擔任過他的老師,而是在接受馬列主義的過程中,有兩位同志對他的幫助很大。其一是南漢宸,第二位就是周恩來。
關于這件事情,高崇民的兒子、開國少將高存信說:
“在英租界,南漢宸同志每天為他講解馬列主義,先父稱南漢宸是他中學老師。‘西安事變’時,結識了周恩來,先父說:‘周恩來副主席是我的大學老師。’”
1891年11月14日,高崇民出生在遼寧省開原。高崇民雖然從小就聰明,但性格倔強剛烈,頑皮淘氣,在學業方面的長進不大。
對此,高崇民的父親十分擔憂,還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不訓,將來恐怕不成器,何以報國為民?”
隨后,母親把高崇民叫到面前,將父親的這些話講給兒子聽。聽到“何以報國為民”幾個字時,高崇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當即向母親發誓:“今后一定要奮發讀書,急起直追。”
高崇民并非只是嘴上應付母親,而是付諸了實踐。那時候,為了踐行自己許下的諾言,高崇民刻苦學習,經常挑燈夜讀,學習成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父親的影響下,高崇民從小便養成了愛國思想,對沙俄和日本在中國東北犯下的滔天罪行非常憎恨。
有一次,在玩打糖吃的游戲時,高崇民以第一塊糖當作沙俄,第二塊糖當作日本,第三塊糖當法國,打倒了才能吃糖。結果,他都打倒了。
1909年,高崇民就讀于奉天(今沈陽)省立農林學堂。兩年后,高崇民懷著革命理想,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1913年,高崇民前往日本,進入東京明治大學,在政治經濟系進行了學習。回國后,高崇民在北京《正言報》擔任了編輯,后又與人合辦了《正俗報》。
1925年,高崇民加入中國國民黨。東北易幟后,高崇民先后擔任了奉天省農務會會長、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的秘書等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高崇民流亡到北平。此后,高崇民一直從事抗日救亡活動,還擔任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常務委員兼總務部副部長、復東會秘書長。
1935年,由于高崇民的行為與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不合,遭到了國民黨當局的通緝。于是,高崇民便避居在上海英租界。這便是高存信少將所說的父親高崇民在上海英租界聽南漢宸講解馬列主義的事情。
這年冬天,高崇民前往西安,對張學良做聯共抗日的說服工作,向東北軍的將士們宣傳抗日救國。
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后,張學良和楊虎城成立了“設計委員會”,高崇民擔任了主任委員,參與起草了張學良和楊虎城關于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的八項主張。
在此期間,高崇民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當時,聽了周恩來代表共產黨講的釋放蔣介石、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見時,會場上有人揚言:“有敢于釋放蔣介石者,予以格殺。”
然而,高崇民卻作為少數的幾個人之一,卻對共產黨的主張表示支持。
在發言時,高崇民說:“蔣介石發動內戰,大舉‘剿共’達十年之久,慘殺共產黨人何止萬千,共產黨這一決定是利國利民的,表現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大公無私,古今中外無有先例。”
高崇民的講話結束后,有不少人表示附議。對此,周恩來心里十分感激。
那段時間,高崇民與周恩來多有接觸,從周恩來的身上學到了許多有關馬列主義的知識。因此,他才會說周恩來是他的“大學老師”。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蔣介石沒有履行諾言,將送他回到南京的張學良扣押。對此,高崇民和周恩來等人一樣,感到非常憤慨。
張學良被軟禁后,高崇民與閻寶航等人在周恩來的關懷和支持下,成立了東北救亡總會,簡稱“東總”。
1938年,高崇民在西安組建了“東總陜西分會”。這個分會的主要任務,是搞抗日宣傳和往延安及敵后輸送進步青年。
8月,高崇民來到延安參觀。期間,高崇民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來等人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招待。此后,高崇民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決心。
1939年,國民黨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間,“東總”陜西分會被查封。
當時,為了繼續東總的工作,高崇民在他人的幫助下,以個人的名義在西安王家巷四號租了一所房子,作為“東總”陜西分會的地下機關。
1940年7月,得知高崇民的生活費緊張時,周恩來特意委托了一位回延安的同志前往勸說。
臨行前,周恩來對他囑咐道:“你到西安之后,辦一件事,高崇民生活已經沒有方法,林伯渠同志幾次給他錢,他不接受。你要說服他,哪有只管工作,不要生活費的道理,一定要他接受。”
得知是周恩來的意見時,高崇民才接受了幫助,領取了林伯渠給他的三個月的生活費。
當時,高崇民看著林伯渠給他的那些錢,心里感到十分溫暖。
1946年7月,高崇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來,高崇民先后擔任了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兼民政委員會主任委員、安東省主席、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司法部部長等職。
1961年12月12日,北京舉行了紀念西安事變二十五周年大會,周恩來總理和夫人鄧穎超以及高崇民等人應邀參加。
在這次大會上,高崇民想起老上級張學良,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了一首詩:“兵諫功成廿五年,乾坤扭轉話凌煙;今日座中皆旺健,一人憔悴在東南。”
后來,有人將高崇民寫的這首詩,拿到周恩來總理的面前請他看。
看完后,周恩來總理心里明白高崇民這首詩里的“一人憔悴在東南”,指的是被蔣介石轉到臺灣軟禁的張學良將軍,表示詩中的“憔悴”兩個字太過消極,建議將這兩個字改為“奮斗”。
周恩來總理的心里,張學良雖然被蔣介石軟禁在臺灣,但他堅信張學良一直是奮斗的。
因此,周恩來總理覺得將“憔悴”改為“奮斗”后,可以生動地表達黨和人民對張學良的敬重和深切思念之情。
1965年,高崇民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此外,高崇民還擔任了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