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俄撇在一邊,歐洲想起中國,但求人辦事得有求人辦事的態度
美國和俄羅斯二次會晤討論烏克蘭問題,歐洲終于想起來急了,開始找上中國了。
這幾天,美俄烏三國,正式在沙特展開會談。
當然,說“會談”不準確。因為烏克蘭那條“禁止和普京政府談判”的法令還在生效期間,所以烏克蘭團隊說是參與談判,但其實并沒有和俄羅斯的談判代表接觸,只是通過美國這個中間人來回傳話。
雖然這種談判的畫面多少有點黑色幽默,但對于現在的烏克蘭來說,能夠參與談判、能夠上桌,就已經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了。
而相比于烏克蘭,歐洲的處境就非常尷尬了。歐洲各國和歐盟一直自詡是俄烏沖突的重要參與方,但直到現在,美俄連一點拉他們上桌的意思都沒有。
為了爭取談判的話語權,最近幾周,其實歐洲沒少搞事情。先是英國和法國牽頭組織了一個“自愿聯盟”,緊跟著法國、澳大利亞、英國又一起宣布,說他們愿意派出軍隊,到烏克蘭幫助“執行停火協議”。瑞典和丹麥這兩個北歐國家也來湊熱鬧,說直接出兵可能不行,但愿意以“某種形式”,為行動提供支持。
歐洲鬧出來的這些事、喊出來的這些口號,按理說,樁樁件件都挺“唬人”的。但可惜,無論是它們的“親密盟友”美國,還是眼中釘肉中刺俄羅斯,都沒有給這群國家哪怕一丁點的眼神。全世界對于歐洲在說什么、在做什么也并不關心,反而是都在討論美俄兩個國家的最新動向。
鬧了一通,結果落得這么個結局,歐洲的臉算是丟盡了。
被美俄徹底無視之后,這幾天,歐洲清點了一下手里的籌碼,總算是又找到了一個新的救星,那就是中國。
就在美俄烏三國代表飛往沙特的時候,法國連夜官宣了一則消息,說4月之前,法國外長要緊急訪問中國。
當然,法國跑這一趟,明面上沒說是來談俄烏沖突的。法國官方給出的說法是,最近法國干邑葡萄酒被中美關稅政策“混合雙打”,壓力太大了,所以要和中國談一談貿易的問題。
但要分析歐洲這群國家,你不能看他們說什么,得看他們做什么。
如果真是談貿易問題,那怎么也不該一上來就外長來談,商務部長、貿易代表又不是吃干飯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那么,法國外長這次來究竟是帶著什么任務呢?
看一個新聞就知道了:就在法國外長確定訪華的前幾天,歐盟透過德國媒體《世界報》在國外平臺上偷偷吹風,說他們得到消息,中國正“考慮”加入歐洲的維和行動。
說白了,現在的歐洲發現自己在那里獨自表演的時候,全世界看都不看一眼,沒辦法了,所以想拉中國下水,配合“自愿聯盟”炮制出來的這出“維和”鬧劇,給自己壯膽助威。
但歐洲傲慢慣了,放不下架子,所以就一邊派外長上門,一邊通過媒體把求人辦事,說成了別人求他們辦事。
不客氣地說,歐洲這種“站著要飯”的姿態一天不改,他們的事就一天辦不成。中國站在干岸上,看著美歐互相撕咬看得正起勁,歐洲能給我們什么好處,讓我們配合那一看就沒什么前途的“自愿聯盟”,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給別人撐面子、讓自己落埋怨的苦差事呢?憑歐洲人高高揚起的下巴和吐不出象牙的一張嘴嗎?沒這個道理。
求人辦事要有求人辦事的態度。歐洲認不清自己的位置,就只能成為國際舞臺上的小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