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實現鄉村從“一時美”到“時時美”,從“一村美”到“村村美”,從“一村強”到“村村強”?
對于鄉村環境“綠”的發展命題,揭陽市惠來縣靖海鎮強化黨建引領,進一步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切實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靖海鎮以后池村為試點村,探索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模式,推動靖海全域更美更宜居。
垃圾有去處,勾畫鄉村嶄新風貌。走進靖海鎮后池村,可見垃圾投放點合理規劃,垃圾收集規劃了定時定點的路線,并配備了專門的垃圾清運車輛與人員,村民們養成了在規定時間、地點投放垃圾的習慣。
“村子變得干凈、整潔、安全、有序。我們的鄉村越來越美了。”“讓垃圾去該去的地方,鄉村風貌也會煥然一新。”
近來,靖海鎮以垃圾治理為突破口,全力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同時,依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展“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人居環境整治主題宣傳活動,并利用廣播、宣傳欄、村民微信群等渠道,持續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與“垃圾不落地”理念,村民環保意識顯著提升,隨手亂扔垃圾現象大幅減少,全鎮鄉村風貌顯著提升。
黨群攜手,凝聚強大整治合力。時下,黨員干部齊帶頭有序開展每周一次的環境整治義務勞動。轄區內的主干道、巷道的衛生死角被清理,亂貼的小廣告被鏟除,村莊變得干凈整潔。
古詩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黨群同心同力的良好局面在鎮村兩級干部主動擔當、實干篤行中逐步形成。今年來,后池村組織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10場次,動員志愿者100多人次,其中群眾自發參與率達到20%。
網格管理,提升環境整治效能。后池村總面積為1.2平方公里,全村總人口為1098人,常住人口108戶519人。為確保整治工作高效有序開展,后池村依據村莊布局與人口分布,以巷道為界,將后池村劃分為五個片區。
由村黨組織書記任網格長全面負責,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由村“兩委”干部、治調主任擔任片區負責人,杜絕責任模糊地帶,實現精準治理、定人定責。每日上下班的途中,每位網格員對責任網格內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等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同步微信群,立行立改。
在靈活的“四巡”網格監管下,后池村整治工作精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得以常態化、長效化推進。
門前三包,夯實村莊整潔根基。共管門前事,共享新環境。后池村全面推行“門前三包”責任制,與村民簽訂責任書,明確村民負責自家門前的衛生清掃、綠化維護和秩序管理。
在此基礎上,后池村借助微信app搭建線上溝通平臺,通過定期推送“門前三包”知識要點、優秀案例,提升村民知曉度與參與積極性,并鼓勵村民反饋垃圾清運不及時、設施損壞需維修等問題,做到早反饋、早落實、早解決。
全民支持,保障保潔經費落地。在衛生費收繳工作中,后池村實行“透明化”收費機制,按每戶100元一年標準收取衛生費,收支明細每月公示,村民代表全程監督。
其次推行“人性化”收費機制,免除村內低保戶、五保戶衛生費用。“透明化”與“人性化”雙管齊下,贏得了村民的高度認可與支持,全年衛生費收繳率實現100%,并形成“繳費—監督—提升”良性循環,推動后池村人居環境持續向好。
陽春三月,黨員先鋒植樹添綠。為搶抓春季植樹有利時機,后池村積極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環湖打造櫻花景觀路1條,種植紫藤、藍花楹、櫻花等共367株,動員志愿者20多人次,累計投入資金13萬元左右,其中,揭陽市總工會投入幫扶資金10萬元,鎮村自籌資金3萬元,為“百千萬工程”充“植”賦能。
通過“垃圾不落地”“黨群合力”“網格賦能”“責任到戶”“資金保障”“植樹添綠”多維發力,亮出黨建引領“紅”姿態,注入鄉村環境“綠”動能,后池村逐步構建起人居環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實現了村莊環境新“顏值”與群眾生活品質跨越式提升。
來源 :靖海鎮、南方+客戶端、 和暢惠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