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典詩詞給朋友們欣賞,弘揚傳統詩詞文化,真是一件大樂事,這也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本文分享2首很精彩的詩,這些詩有入選教科書的實力,但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入選,令很多人讀不到,不能不說是莫大的遺憾。
到底是哪兩首詩?讀完本文就明白了。
第1首 唐朝李賀的《苦晝短》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云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先來談談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當時唐憲宗李純“好神仙,求方士”,他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之藥,討好不學無術的方士,竟然委任方士為臺州刺史,荒唐至極!
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如此,大臣也跟隨他求仙服藥、追求長生,鬧得滿朝上下烏煙瘴氣,令平民百姓們苦不堪言。為諷刺這種荒唐現象,李賀憤而寫了這首詩。
此詩以奇詭想象質問時間本質。開篇擬人化“飛光”,將抽象的時間具象為可對飲的客體,暗含對生命流逝的焦慮。
中段借神話意象,例如若木、燭龍等構建超現實場景,以“斬龍足”的暴力想象試圖截斷晝夜更替,突破生死規律。
結尾反諷秦皇漢武求仙之舉,揭示長生虛妄。
全詩在道教思維與理性批判間形成張力,展現中唐詩人對生命哲學的終極追問,是“詩鬼”不可多得的代表作。
第2首 唐朝李商隱的《井泥》
皇都依仁里,西北有高齋。
昨日主人氏,治井堂西陲。
工人三五輩,輦出土與泥。
到水不數尺,積共庭樹齊。
他日井甃畢,用土益作堤。
曲隨林掩映,繚以池周回。
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寄辭別地脈,因言謝泉扉。
升騰不自意,疇昔忽已乖。
伊余掉行鞅,行行來自西。
一日下馬到,此時芳草萋。
四面多好樹,旦暮云霞姿。
晚落花滿地,幽鳥鳴何枝?
蘿幄既已薦,山樽亦可開。
待得孤月上,如與佳人來。
因之感物理,惻愴平生懷。
這首詩知名度并不高,我估計很多朋友都沒有讀過。
此詩借疏浚井泥的日常事件展開哲學沉思,前段以工筆描繪泥土從幽暗井底到筑成堤岸的“升騰”過程,隱喻寒士際遇變遷。
中段園林景致暗藏道家“物化”思想,暗示地位轉換帶來的認知顛覆。
尾聯“感物理”點題,將個體命運納入宇宙規律觀照,在細膩物象中寄托對仕途沉浮的超越性思考。全詩以微見著,體現義山詩“隱秀”特質。
朋友們,本文分享的這2首詩水平如何?你曾經讀過嗎?歡迎分享高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