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蘿莉島案件近一年受到了國內網友的高度關注,尤其是疑似上島的霍金。遭遇了無數網友的調侃和嘲諷,還有各種各樣的鬼畜惡搞視頻。
但平心而論,霍金其實到現在為止還并沒有確鑿的證據實錘他,他的知名度也遠不及前總統克林頓,之所以會招致大范圍嘲諷,主要是因為之前總有人拿霍金來嘲諷和陰陽我國。
比如說霍金到了中國也得站起來敬酒等等好像只有中國才是人情社會,才有那些人情世故,而美國是一片凈土,完全按照規則運作并非是我們這種落后的人情社會一樣。
追求美好與惡意詆毀
其實關于霍金到了中國也得站起來敬酒,這個笑話是一些人創作出來用以嘲諷酒桌文化的,可后來卻逐漸被別有用心之人拿來攻擊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好像只有我們才有這種落后愚昧的文化。
其實大家討厭人情世故,不喜歡人情社會,主要是因為這種東西太難以琢磨,尤其是像我們這些年輕人,很難把握其中的門道,因而經常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吃虧,哪怕是大學,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走后門,托關系現象,所以肯定會讓大部分人對此產生厭惡。
這是因為我們本就希望這個國家變得更好,想要追求美好,然而卻不曾想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不斷借此編造謠言來抹黑我國。
實際上,霍金此前多次到達中國,每次都受到了我國的禮遇,不僅給足了尊重,而且也的確讓霍金的“中國行”非常開心,如果說我們不尊重人才就更是無稽之談了,要知道那些國防相關的頂級工程師在戶外工作室旁邊,甚至都是一些高級將領在打傘,這種情況下難道還要說我們不尊重人才嗎?
所以說人情世故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不尊重人才純屬無稽之談,而美國同樣也尊重人才,但也同樣是一個人情社會。
很多人會輕信美國不是人情社會的謠言,主要是因為大部分人現在生活水平的確還是不高,難以像王思聰一樣頻繁的出國,自然也就沒辦法感受真實的美國社會。
再加上許多移民到美國但又混的一般的人,為了尋找優越的,肯定會把自己在美國的生活添油加醋描述的像人間天堂一樣,以讓我們這些出不起國的人表示羨慕,從而滿足他們可悲的虛榮心。
最后就是美國的認知作戰,通過宣揚美國不是人情社會,而我國充滿了人情世故,潛規則,走后門和托關系來讓我國普通民眾覺得我們遠不如美國,各方面都要向他們學習,甚至連制度都要1:1復制,從而達到和平演變的目的。
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漫長,也未必成功,可成本非常低,只需要捏造一些謠言,創作一些笑話就可以影響大部分人的思想和心智。
而且這種影響往往不局限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那些所謂的高知和精英也一樣會被洗腦,否則就不會出現許多大學校園和中小學人民教師無腦崇洋媚外,吹捧美國的現象了。
但是肯定還會有人反駁,認為美國就不是人情社會,如果說是,那請拿出證據,接下來就從幾個美國社會的常見制度來看一下為什么說美國也是人情社會。
推薦信本意是好的,被執行壞了
最直接能夠體現美國是人情社會的一個點,莫過于美國高校招生時的推薦信制度,自然這種制度別的國家也有,但我們今天只談美國這種推薦信制度設計的初衷是為了能夠不以分數論高下多元化的篩選人才,從而保證更好的培養對社會有用的精英。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推薦信制度本身被設計出來就是為了方便那些權貴,富商走后門,但我們盡量不去陰謀論,而是從推薦信制度的好處開始說起。
如果說一個人從小就沒有往應試教育的方向努力,而是多方面培養提升綜合素質,那么這種人也是十分值得高校區重點培養的,而既然他們沒有準備,應試教育肯定要另開一個通道,方便他們進入高校學習,于是推薦信制度就應運而生,充當了這個通道。
可問題在于當我們仔細觀察推薦信制度的實際運行狀況時會發現這種制度早就應該被淘汰了,在我國隋唐以前的時期就存在類似于推薦信的制度,那就是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這種制度。
最常見的一個做法就是舉孝廉,比如說有聲望的人或者是朝廷命官向上面推舉說某個人比較孝順,又或者是有其他比較感人的道德事跡,從而直接把他送去做官。
只可惜能被推舉的人能被保薦的人幾乎都是這些權貴高官的同鄉或者是同族,久而久之,權力系統就開始被一些世家大族和門閥壟斷,普通人再也沒有上升的出路,就算你很會讀書也沒什么用。
美國推薦信制度就是這樣,如果你的考試成績不夠理想,或者說你干脆就沒辦法通過美國版本的高考也就是各個大學的入學考試,那么就可以通過你的父親或者其他有聲望的朋友,長輩來寫一封推薦信,他們要么是官僚,要么是一些頂級富豪,也有可能是這些名校畢業的知名校友。
比如說你的父親是哈佛畢業,你的母親也是哈佛畢業,那么你自然也可以通過推薦信制度進入哈佛讀書,只不過你的父母要在社會上有一定成就和聲望,不能是哈佛之恥,這樣一來你就不僅能夠繼承父母的人脈和財富,還能夠繼承父母的學歷。
不過我們也不用一桿子打死,現如今美國的推薦信制度雖然已經成了搞裙帶關系,走后門的重要工具,但他也還是有積極作用的,就是說在推薦信制度的實際運行過程中,還是有真正的人才被送入高校的,只不過這個制度的漏洞實在太過巨大。
而之所以現在也沒有被采取措施堵上漏洞,是因為他真的能夠給權貴富商,等上流社會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近一段時間阿里通過媒體煽動輿論,試圖裹挾浙大,讓姜萍保送,其實也是為了開一個類似于推薦信制度的口子,這里按下不談。
人情世故也需要門檻
如果說美國的人情世故僅僅體現在進入高校這一個環節的話,那么說美國是人情社會可能還有些牽強,所以這里就再舉幾個美國是人情社會的例子。
首先就是美國的選舉方式,他們選舉既要舉行各種游行集會,進行演說來擴大影響力,也要制作一些宣傳工具或者是直接雇傭專業的競選團隊,而這都是需要錢的。
這使得參與競選的人要么本身就是頂級富豪,比如特朗普,要么就是背后有大企業,大財團資助,但是他們資助你肯定是要有所企圖的,你必須給人家相應的回報。
這種現象如果出現在我國肯定要被說成是貪污受賄,可在美國卻是合情合理合法。資本家出錢幫助政客競選,政客上任以后再制定有利于資本家的政策,這如果不是人情社會,什么是人情社會?
除此以外還有政治獻金,政治獻金就是合法的行賄,他是擺在明面上的,連舉報都舉報不了,一方收錢辦事,一方破財消災,這如果不是人情社會,什么是人情社會?
除此以外還有西方政壇普遍存在的政商旋轉門,也就是說一個政客,他在任期間可能沒有收到任何來自企業或者財團的政治現金,甚至競選時都查不到相關證據,可是他卻始終在政策制定方面偏向于某一個資本勢力。
那他圖的是什么呢?圖的其實就是等他卸任以后,在那些財團手下謀一個肥差,這就是政商旋轉門,這種方式要更難以反制,如果說人情世故只存在于政客和資本家之間,只存在于大學入學的話,那這種人情世故其實離民眾也很遠。
但問題在于學校內部哪怕是高中,初中也有人情世故,否則就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什么兄弟會以及各種俱樂部了,特朗普在讀書期間就參加過類似組織,積累了相當多的人脈。
而之所以很多人認為美國沒有人情世故,哪怕是移民到美國的人,也覺得沒有人情世故,是因為他們的層次實在太低,還沒有達到走人情世故的門檻。
實際上如果想要感受一下非人情社會,那你直接削尖了腦袋去上海也是可以的,除非你是頂層精英,否則在上海你也感受不到人情世故。
因為在那里大多數普通人可能都用不上,甚至沒資格去走后門送禮。而且除了送禮這種最低級的賣人情做法以外,更高級的是像《教父》電影中所展現的那樣,你幫我一個忙,我幫你一個忙。
試想一下我們這些普通人,在上海能夠幫得上那些能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大佬什么忙呢?顯然什么忙都幫不上,也正因如此,我們不需要人情世故,因為其他人也和我們一樣,既然大家都不配搞人情世故,自然就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了。
在美國中下層生活的人也是如此,他們的雞毛蒜皮小事兒,只需要用法律解決就可以,再不濟也有警察暴力執法,秩序穩定是很容易做到的。
而大多數美國普通人不可能接觸到政客和富商,甚至由于基礎教育的薄弱,很多人連高中都讀不完,更不用說去搞推薦信制度了,所以才會產生美國不是人情社會的錯覺,才會讓這種經不起推銷的謠言一直流傳到現在還有人深信不疑。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參考資料:
[1]靳鳳林 美國三重危機的倫理學檢審
[2]王棟 婁宇昂 美國年輕一代的政治觀點與對華認知
[3]王小章 社會資本:歧義、抵牾與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