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哪個老板把請客吃飯當成19年雷打不動的規矩?河南鄭州的司軍輝就這么干了——每天飯點,他的飼料廠后廚準飄著鹵面香,司機們放下方向盤就能吃上熱乎飯。這看似賠本的買賣,愣是讓他在貨運圈吃出了金字招牌。
2.5萬碗鹵面熬出的"中原厚道"
19年前,司軍輝剛開飼料廠那會兒,看著司機們啃饅頭就涼水,心里不是滋味。"跑車多遭罪啊,多雙筷子能費幾個錢?"他這隨口一說,就成了雷打不動的習慣。算下來,19年7000多個日夜,2.5萬碗鹵面端上桌,肉絲、青菜、豆腐在面里翻涌,湯頭熬得濃稠透亮。
司機葛師傅捧著碗直感慨:"跑運輸這么多年,頭一回遇到這么貼心的老板,人心換人心,生意能不紅火嗎?"這話在貨運圈傳開后,竟成了活廣告。有司機主動當起"推銷員",幫飼料廠拉來兩噸訂單;有貨車繞遠路也要來這兒歇腳,就為蹭口熱乎飯。
無心插柳的"情感營銷"
司軍輝壓根兒沒算過這碗面的經濟賬。在他眼里,司機們跑長途不容易,填飽肚子比什么都實在。可這樸素的想法,偏偏撞出了商業奇跡。有司機說:"在這兒吃的不是面,是被尊重的滋味。"這份尊重,讓司機們成了"自來水",口口相傳帶來的訂單遠超廣告費。
這讓人想起福建那位因80元鹵面心疼不已的廖俊波書記。同樣是吃面,一個在機場為高價面自責,一個在廠房里用家常飯溫暖人心。不同的身份,卻同樣懂得"人心比黃金貴"的道理。當商業回歸人性,利潤反而成了副產品。
商道即人道的現代啟示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司軍輝的鹵面哲學顯得尤為珍貴。他沒搞饑餓營銷,沒請網紅帶貨,就靠實實在在的一碗面,把生意做成了口碑收割機。這背后,是對"厚道"二字的極致詮釋——不占人便宜,不計較得失,反而收獲了意外之喜。
數據不會說謊:19年零差評的貨運合作,客戶轉介紹率高達85%。這些數字背后,是2.5萬次真誠的付出,是7000多個日夜的堅守。正如網友調侃:"這碗面該申請非遺,因為它熬的是商道,煮的是人心。"
如今,司軍輝的飼料廠越做越大,但那口鹵面鍋始終熱乎著。有人問他秘訣,他撓頭笑:"哪有啥秘訣?不過是把人當人待。"這話樸實得像河南燴面里的羊肉,實實在在,卻暖透人心。在這個追求"短平快"的時代,這份19年不變的堅持,何嘗不是最動人的商業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