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深化“奉法·慧治理”品牌建設,柘林鎮積極推進社區巡回審判賦能基層治理工作。3月24日下午,柘林鎮在柘林村舉辦社區巡回審判賦能基層治理活動,通過“以案釋法、以審促治”的方式,推動法治力量下沉基層,凝聚多元主體合力,共筑和諧社區。
柘林鎮黨委副書記羅蘭萍,副鎮長楊瑛出席活動。鎮婦聯、平安辦、司法所、社會工作辦、綜治中心等部門負責同志,各村居社建干部、婦女工作負責人、人民調解員代表,以及“兩人一戶”代表、居民代表等參加本次活動。
現場庭審
本次庭審聚焦原告張某與被告李某所涉撫養糾紛及民間借貸糾紛。
庭審過程中,法官充分履行審判職責,精準把控庭審節奏,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各項訴訟權利,庭審在公正、肅穆、有序的氛圍中推進。原被告雙方圍繞撫養權變更、撫養費給付標準、欠款具體金額以及逾期利息計算等核心爭議焦點,詳實陳述各自觀點,并出示相應證據。
法治宣傳
庭審結束后,柘林法庭副庭長張琳結合具體案情,聚焦婦女兒童權益保護開展法治宣傳,以案例的形式為大家解讀相關法律條款及維權途徑。
庭后微訪談
營房村人民調解員夏忠、馮橋居民區書記王海燕、柘林村法律顧問馮毓敏、海灣村“兩人一戶”代表王莉莉作為基層治理實踐者,結合自身經歷與真實案例,交流分享感受與體會。
夏忠:不管是哪種矛盾,我調解的第一原則就是以法治為底線,用情理化解雙方的心結,避免矛盾的激化。在接到調解任務后,我們會把當事人約到村調解室,記錄各方訴求,分析主要矛盾點。調解中遇到困難時,我們會用情理法交融的方法勸導當事人,促成再次調解,最終通過多輪協商后達成共識。
王海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促進法治建設和基層治理:一是依托社區黨建引領,推動資源共享、服務共擔。二是搭建議事協商平臺,促進多元主體參與。三是法治賦能,提升“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養,增強居民的法治意識。四是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確保“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馮毓敏:作為駐村律師,我每個月底在村里為村民提供法律服務,時間一般不少于半天。具體的服務內容有:解答村民有關法律問題的咨詢,協助申請法律援助,幫助起草、修改相關合同,參與糾紛調解,開展法治宣傳等。作為律師,我們不能光看經濟效益,還要關注社會效益,老百姓有困難,我們肯定是要積極幫助的。
王莉莉:我們與周邊高校結對共建,鼓勵大學生志愿者們到村里開展“送法入戶”等志愿活動;我們發動老干部、老黨員,緊密結合轄區內的法治陣地,利用憲法宣傳周等重要節點,組織村民開展普法教育,增強村民法治意識。把聯系群眾的觸角伸到宅基,深入了解村民所思所想,保護村民合法權益。
下一步,柘林鎮將持續推進社區巡回審判賦能基層治理,進一步凝聚共識、創新機制,提煉治理經驗,放大治理成效;強化多元主體協作,推動各部門與社區力量緊密聯動,將法治宣傳、糾紛調解等工作常態化、精準化,為柘林鎮基層治理注入更強法治動能。
來源:柘林鎮、奉賢社會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