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今年是萬隆會議召開70周年。萬隆會議是當時新獨立國家在冷戰背景下在國際舞臺上的一次集體亮相,表達了它們對主權平等與合作的共同追求。會議確立的尊重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等原則至今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今天,國家間發展不均衡、國際體系不合理等問題依舊存在,多邊主義正面臨挑戰,但“全球南方”通過提出自己的倡議,努力推動一個更加公平的國際秩序。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高大偉
(David Gosset)
中歐美全球倡議發起人
70年前,印度尼西亞舉辦了一次對國際關系產生深遠影響的歷史性會議——亞非會議。由于會議在萬隆召開,所以也稱萬隆會議。會議聚集了29個新獨立的國家,代表了當時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這些國家剛剛擺脫了殖民主義的陰影,希望努力維護自己的主權,促進經濟和文化合作,在一個以冷戰對抗為時代主題的世界中規劃出自己的前進道路。借用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在會議介紹性發言中的話來說,它們正在“為世界事務注入理性的聲音”。
會議的關鍵人物之一,是代表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周恩來總理。他的出席凸顯了中國希望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接觸,并在全球舞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美國政治學者、中國問題專家阿瑟·多克·巴尼特在一份關于這次會議的報告中指出,這是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真正的“首秀”,它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周總理的外交藝術和個人魅力。
雖然自1955年以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萬隆會議所倡導的精神仍在引起共鳴。會議公報中所概述的原則——通常被稱為“萬隆十項原則”,在今天仍然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面對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多邊主義面臨嚴峻挑戰、經濟不平等、新興技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萬隆精神仍是引領全球合作的堅定理念。
圖片來源:新華社
萬隆十項原則是各國和平共處與合作的基礎,它強調尊重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促進共同利益,其中有兩項原則在當今的全球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項原則重申了遵守《聯合國憲章》的重要性,強調尊重基本人權、主權和各國之間的平等。在聯合國面臨批評、大國兩極分化加劇之際,這一原則提醒我們,以規則為基礎、促進和平與合作的國際秩序具有重要價值。
同樣重要的是第四條原則,它要求“不干預或干涉他國內政”。這一原則在當代地緣政治中仍然是一個激烈爭論的話題。參加萬隆會議的國家強烈反對殖民主義和外國統治,這種對不干涉內政的承諾今天繼續引起共鳴,特別是在有關主權、經濟獨立和防止小國命運被大國競爭所裹挾的討論中。
今天的地緣政治格局早已不同于70年前,但當年促使萬隆會議召開的核心問題至今仍然是許多發展中國家迫切關注的問題。經濟差距、新殖民主義影響和全球治理中的權力不平衡依然存在。然而,在“全球南方”國家尋求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努力中,萬隆精神一直存在。
圖片來源:新華社
近年來,金磚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推動全球金融機構改革等倡議,都是發展中國家尋求重塑國際秩序,使其對自己更加有利的例子。這些努力反映了經濟合作、獨立自主和減少對前殖民國家依賴的萬隆精神。
此外,南南合作在貿易、技術交流和外交合作方面也得到了顯著發展。非盟、東盟和拉共體等組織體現了區域團結的原則,這些原則正是萬隆精神的核心。這些國家集團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表明“全球南方”已經不再僅僅是國際事務的被動參與者,而且是制定全球政策的積極力量。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交流是反映南南關系重要性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截至2024年,雙方已連續五年互為最大貿易伙伴。
盡管萬隆原則仍具有現實意義,但挑戰依然存在。萬隆會議旨在加強多邊主義框架,然而多邊主義如今正承受壓力。一些大國破壞了國際機構,經濟和政治競爭導致了支離破碎的全球秩序。貿易戰、單邊制裁和軍事干預是對萬隆會議核心原則,特別是不干涉原則的無情踐踏。
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繼續倡導建立一個更公平、更包容的全球治理體系。呼吁聯合國安理會更加民主,為陷入困境的經濟體減免債務,改革全球金融治理,這反映了“全球南方”國家實現萬隆會議所設想的公平世界的持久愿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萬隆會議是前殖民地國家發展歷史上的一個決定性時刻,象征著它們對公正與和平世界的集體愿望。70年后,世界發生了變化,但主權、經濟獨立和國際合作等問題仍然像以往一樣至關重要。雖然有些人挑戰多邊主義和不干涉原則,但萬隆精神理想仍在繼續激勵各國尋求公平的全球秩序。
隨著“全球南方”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它們胸懷和平而不沖突、結伴而不稱霸的全球治理理念,弘揚萬隆精神,倡導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在一個日益復雜的世界中,萬隆會議傳遞出的信息仍然有力地提醒我們,國際關系應該建立在對話、平等和共同追求進步的基礎上。
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指出,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的而不是來立異的”,“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他的講話引起了所有聽眾的共鳴。求同存異在當時是明智的做法,而在今天,對于那些尋求和平、正義和全人類共同繁榮的人來說,這仍然是正確的做法。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 Principled position"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唐文若
編輯:張釗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