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凌風
來源 | 廣告案例精選(ID:ad2829)
在這個"萬物皆可梗"的時代,品牌官方下場玩梗已成為最高效的社交貨幣制造機。俗話說,“官方整活,最為致命”,這年頭官方越來越熱衷玩梗和造梗。
近日,閑魚「賣掉了」突然走紅,網友將各種奇葩東西都打上「賣掉了」的水印,上至銀河宇宙,下至親朋好友,萬物皆可賣。閑魚抓住這波熱度,緊跟熱梗,開始了官方整活。
1
閑魚先是發了一條博,表達「賣掉了」是對商品的最權威認可,是閑魚最美好的詞匯,邀請大家一起加入賣門。
評論區的麥當勞表示,好權威的“賣(M)掉(D)了(L)”,我就喜歡麥(M)當(D)勞(L)~。
麥當勞把"賣掉了"解構為MDL(麥當勞拼音縮寫)時,完成了對熱梗的巧妙收編,你小子是會見縫插針安利的。
還有順豐同城官微大喊賣門!可真是白磷型人格,也不知道在燃什么。
緊接著,閑魚上線「賣掉了」官方全套周邊,推出了「賣掉了」官方全套周邊,包括時尚的「賣掉了」T 恤、充滿趣味的印章、可愛的發卡、實用的貼紙、個性的卡套以及便捷的「賣掉了」手提袋。
圖源:閑魚微博
這些周邊涵蓋了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這些周邊產品以一種極具創意的方式將“賣掉了”這個梗實體化,讓梗文化有了更直觀的呈現形式。
想象一下,穿著印有「賣掉了」字樣的 T 恤走在街上,走在街上,你就是最強“顯眼包”,活脫脫自己賣自己。
不過,這套周邊只送不賣,這種策略極大地激發了網友的興趣和參與度。畢竟,誰不想免費獲得帶有獨特梗元素的周邊呢?
不僅如此,閑魚還激情上線了「賣掉了」限定皮膚,用戶只要上閑魚就可以免費領取。
圖源:閑魚微博
有了這套皮膚, 沒什么是賣不掉的。
圖源:閑魚微博
閑魚還貼心地提供官方賣掉了水印,供網友玩梗,在各種奇葩東西上打上水印。
圖源:閑魚微博
這無疑是為網友們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素材,鼓勵他們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二次創作,從而進一步擴大了“賣掉了”梗的傳播范圍。
一時間,評論區上演大型“交易市場”,網友的p圖深藏功與名。
有的網友將閑魚好基友多鄰國賣掉了。閑魚看熱鬧不嫌事大,批準了。
隔壁蹭熱度的麥當勞,也被網友無情賣掉,閑魚:不是我干的,我的MDL是賣掉了。
打工人更是將這個梗玩出了新高度,有的賣掉了自己的加班時間,有的賣掉了自己的人生,這可不興賣啊。
膽子大的人在線賣起了老板,閑魚 :支持的請扣1234567890。
打工人最痛恨的打卡軟件釘釘,也選擇賣掉。
有人還賣起了閑魚自己,以及阿里、淘寶、拼多多,閑魚表示,主辦方不參賽。
圖源:微博網友
硬核網友賣起了地球,那么問題來了,賣掉了我們住哪?
看不慣微博的網友,將微博打包賣掉了,嚇得閑魚@新浪來總,網友行為與博主無關。新浪:敢在我的地盤撒野,真是膽兒肥啊。
還有人賣起了經紀公司時代峰峻,最純恨的一集。
2
"賣掉了"這三個字原本只是閑魚平臺上最平凡無奇的功能性標注——當一件閑置物品成功交易后,系統會自動在商品圖片上打上這個紅色水印,向其他用戶示意"此物已售"。就像大多數電商平臺的"已售罄"標簽一樣。
但2025年初,這個工具性水印卻迎來了戲劇性轉折。這個原本平平無奇的功能,卻在網友們的腦洞下,變得異常有趣。
圖源:小紅書
網友們開始將閑魚的這個“賣掉了”水印P在各種非賣品上,比如把某省市的地圖打上水印,戲稱“一下子把家賣了”,還有的把地鐵賣掉了。
還有不少網友通過給學校或課表添加“賣掉了”的水印和售價,引發廣泛傳播。這種無厘頭的創作方式讓年輕人在調侃中釋放壓力,逐漸形成了梗文化的流行。
圖源:小紅書
不僅閑魚上的商品被各種惡搞,就連一些知名品牌的官方賬號也加入了這場玩梗狂歡。官方集體玩起了“賣掉了”梗。
一覺醒來,打開小紅書,天塌了。各大品牌官方集體“跑路”,在小紅書上賣官號。
圖源:小紅書
天貓、高德、喜馬拉雅、洽洽、太二、網易、百度網盤等一系列品牌,都參與了這場熱梗狂歡。紛紛開始集體“賣號”,給自己的賬號P上「賣掉了」,上演一個“自己嚇自己”。
網友:不敢睜開眼,希望是我的幻覺。
圖源:小紅書
最先上場的是一號種子選手洽洽,吐槽寵粉沒人理、整活沒人懂、選題沒人互動,直言“官方賣掉了,躺平了”,上演一個我賣我自己。
圖源:小紅書
當洽洽在小紅書發布"賬號賣掉了,因為整活沒人懂"的擺爛文學時,瞬間引爆了品牌官號的集體"叛逃"。
這條內容迅速火了。評論區涌現不少品牌集體吐槽賬號難做。
網易云音樂、高德、潔柔、太二、蜜雪冰城輪番上陣賣號,隊伍不斷壯大。好家伙,官方也開始集體擺爛,這屆官號的運營太抽象了吧。
圖源:小紅書
雪王直言要把總部賣掉,好大的膽子!
圖源:小紅書
旺仔更說出打工人心聲:老板的車 賣掉。老板的樓 賣掉。 老板本人 賣掉。 全都賣掉!!!!!不想上班!!
這種趣味性的內容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和參與,形成了互動狂歡的場面,讓「賣掉了」梗迅速在全網擴散。
3
“賣掉了”梗之所以能夠迅速走紅,主要原因在于其幽默性和互動性。
從傳播學視角看,"賣掉了"具備優質梗的所有基因:可視化(醒目的灰底白字)、可百搭(適配任何圖片)、反常規(顛覆交易常識)。更妙的是它自帶的"閑魚官方認證"屬性——當網友給小蠻腰P上水印時,會產生"小蠻腰被拍賣了嗎"的錯覺。這種反差感,正是梗文化的魅力所在。
圖源:小紅書
“賣掉了”這個梗以其簡單、直白且極具畫面感的特點,很容易被大眾理解和接受。無論是將其P在各種奇葩東西上,如銀河宇宙、親朋好友,還是打工人將自己P上這個水印來無聲抗議工作,都充滿了荒誕和幽默的氣息。
圖源:小紅書
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賣掉了”梗成為了年輕人釋放壓力的一種獨特方式。年輕人面臨著學業、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壓力,而這個梗以一種戲謔的方式消解了傳統意義上的嚴肅概念。
這種獨特的“售賣”行為成為了他們釋放壓力、表達個性的一種途徑。正如傳播學者亨利·詹金斯所言:"梗文化的本質是民眾通過挪用商業符號來實現自我表達。"
當打工人在工位照片上P"賣掉了"時,他們販賣的是對996的戲謔反抗;當大學生給期末考試安排表打上水印時,交易的是對內卷的無奈調侃;甚至當網友"賣掉"微博、釘釘等平臺時,折射的是對社交APP愛恨交織的復雜情緒。
網友們的無限創意和腦洞大開也是“賣掉了”梗走紅的關鍵因素。他們不滿足于梗的原始形態,而是將其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創新應用。
從把某省市地圖打上“賣掉了”水印戲稱“一下子把家賣了”,到給學校或個人照片添加水印和售價引發傳播,網友們的每一次創作都在為這個梗注入新的活力。這種基于梗的二次創作不僅豐富了梗的內涵,也使得梗能夠在不同的社交圈子和群體中迅速傳播開來。
圖源:小紅書
各大品牌和閑魚平臺的主動參與對“賣掉了”梗的走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天貓、高德、喜馬拉雅等眾多知名品牌紛紛在自己的官方賬號上P上「賣掉了」水印,開始集體“賣號”時,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品牌和平臺的這種玩梗整活行為,一方面是為了迎合年輕群體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增加自身的品牌曝光度和話題性。它們的加入使得“賣掉了”梗的傳播范圍進一步擴大,形成了一個全民參與的梗文化傳播狂歡。
從「我是學生,送我」的黑話梗,到「賣掉了」的水印梗,作為天然有趣的社區平臺,閑魚孵化出不少有傳播性的社區文化,讓許多年輕人把閑魚當成了表達自我的賽博精神家園,吸引著更多年輕用戶的涌入。
鴻星爾克的"瀕臨破產"人設、蜂花的"窮哭"文學。都迅速讓品牌火出圈。閑魚的獨特之處在于創造了"平臺即梗池"的模式——它不僅玩梗,更為全網玩梗提供基礎設施(水印工具、素材模板),這種"授人以漁"的策略極大延長了傳播鏈路。
官方玩梗能夠讓品牌擺脫傳統的嚴肅形象,以一種更加親切、有趣的方式與消費者溝通。通過使用年輕人熟悉和喜愛的熱梗,品牌能夠迅速引起消費者的共鳴,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活力和與時俱進。
更多精彩內容 ,盡在【廣告案例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