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毛澤東軍事文集》《彭德懷自述》《聶榮臻回憶錄《紅25軍戰史》和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彭總、聶帥《年譜》等刊載文獻/史料:
伏擊戰是>>>弱勢方以“險”取勝之道,原本非彭德懷之長項;到陜北,在毛主席左右,吳起鎮、直羅鎮和兌九峪,仗仗均“伏擊”,相當于是毛主席“耳提面命”,彭德懷頓悟“上兵伐謀”的真諦!
1936年10月,蔣先生于洛陽命令:即刻發動“最后一擊”圍剿中共和紅軍,十數個師、20多萬剽悍精兵強將奉命自南向北大縱深攻擊挺進;戰端伊始,便連續“消滅”紅軍二團主力,戰場情形已呈一邊倒之勢。戰局危矣!
為力挽狂瀾一一下旬,黨中央和軍委“戰場換帥”、委命彭德懷出任河東反圍剿戰場“前敵指揮部”司令兼政委、劉伯承調任“前指”參謀長(因傷未到職)。在與朱總反復切磋之后,彭總決以“伏擊戰”應對之…。
當時,紅軍于黃河東岸有八個(番號)軍,一線作戰兵力只有名義上的小三萬或實際上的大二萬,要“以一擋十”很難;更難的是,因電訊密碼本大多在總部/未及時依令移交,紅軍戰場通訊與指揮狀態,深陷“七零八落”、毫無“順暢統一”之窘迫尷尬。這樣,彭總手上能指揮調動的,還是只有野戰軍的兩個軍,已致彭總謀劃于海原~打拉池大道南/北側、二度伏擊南敵,均告失手。
他有些“猶豫了”,欲另外以“圍點打援”戰術更替之,遂報毛主席…。11月8日毛主席復電彭:“打法仍以待其前進為妙,惟不必待周孔二師,打一個師亦好。望酌。”一一彭德懷笑納毛主席“金口玉言”矣。
不日,據敵情,毛主席電示彭“先消滅丁師,然后…向西北橫掃”;又恐彭指揮不暢,毛主席急調紅28、29、30和紅大三科(又名“中央教導師”)加入彭“前指”作戰序列;周總理與賀帥面商后,二方面軍三個軍亦加入彭“前指”…。
有毛主席、周總理/賀龍給與的“及時雨”,彭總亦無后顧之憂了,遂集中野戰軍七個師兩騎兵團、小萬八人馬全力以赴山城堡,伏擊敵第一軍78師丁德隆部。
19號,朱總/彭總臨山城堡部署,將一軍團、十五軍團等設伏于山城堡周圍及肖家灣,以期打殲滅戰;隔日傍晚,戰斗打響,兩軍團由東、南、北三面攻擊……。
聶帥憶敘“…部隊打得很英勇”。
蕭華憶敘“當晚,月黑風高、不見五指,看不清楚就用手抓帽子,上面戴有徽章的揮刀就砍”一一個個氣勢剽悍洶洶!
此戰全殲敵78師232旅又兩個團。
彭總憶述:“此役雖小,卻成為促成西安事變的一個因素。”
爾后,彭總和任弼時收納了前線各部的密碼本、統一了“前指”戰場通訊與指揮,率領各部移至山城堡東北的沙漠戈壁邊緣設伏,擬待敵胡宗南部主力兩旅再東進時殲滅之…。
隨后,西安事變發生,胡敵及其他各部乘夜全線撤離/退出了戰場,也“打破”了彭大將軍的美好想像!
后記:
很有意思的是,十多年后,彭總亦在陜北以伏擊、伏擊和伏擊,再打敗了敵胡宗南二十多萬大軍,又保衛了黨中央和毛主席!
由于軍史上“山城堡戰役”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該戰役亦是彭總軍事生涯中最精彩的伏擊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