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位患者來門診找我:“醫生,我聽說吃肝能補肝,最近我天天吃豬肝,就想著好好養護一下我的肝臟,這么吃真的對嗎?” 類似這樣對肝病存在誤解的患者不在少數。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聊聊常見的 6 大肝病誤區,幫助大家科學護肝。
誤區一:吃肝補肝
動物肝臟中膽固醇含量較高,過量食用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加重肝臟代謝負擔。而且,動物肝臟作為解毒器官,可能殘留重金屬和毒素,若處理不當或食用過多,反而會損害肝臟健康。所以,吃肝補肝這種說法并不科學。
誤區二:瘦人不會有脂肪肝
很多人覺得脂肪肝是胖人的 “專利”,瘦人不會得。然而,脂肪肝并非只與肥胖有關。一些瘦人由于長期節食、營養不良,身體無法合成足夠的載脂蛋白,導致脂肪在肝臟堆積,從而引發脂肪肝。此外,某些藥物副作用、內分泌疾病等也可能使瘦人患上脂肪肝。
誤區三:轉氨酶正常就沒有肝病
轉氨酶是肝功能檢查中的重要指標,但轉氨酶正常并不意味著肝臟完全健康。像一些慢性肝病,如早期肝硬化、肝纖維化,在病情較輕時,轉氨酶可能處于正常范圍。還有乙肝病毒攜帶者,肝臟可能已經受到病毒侵害,但轉氨酶也不一定升高。所以,不能僅憑轉氨酶正常就判定沒有肝病。
誤區四:保健品能養肝護肝
市面上各類養肝護肝保健品層出不窮,很多人認為多吃保健品對肝臟有益。但大部分保健品在肝臟中代謝,過多服用可能加重肝臟負擔。而且,一些保健品成分不明,若含有對肝臟有害的物質,還可能導致藥物性肝損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才是養肝護肝的根本。
誤區五:得了肝病就不能吃肉
肝臟疾病患者需要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入來促進肝細胞修復和再生。肉類富含優質蛋白質,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只要控制好量,選擇瘦肉、魚肉等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適量食用對肝臟恢復是有幫助的。過度忌口肉類,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肝臟功能恢復。
誤區六:肝病一定會傳染
并非所有肝病都具有傳染性。像脂肪肝、酒精肝、藥物性肝損傷等,這些肝病是由于生活方式、藥物使用等因素引起,不具備傳染性。只有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才會通過血液、母嬰、性接觸等途徑傳播。
了解這些肝病誤區后,希望大家都能夠用科學的方式養護自己的肝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