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等關稅”官宣,中國科技企業是最大的“受害者”?
針對這一問題,相關業界專家已經給出了解釋和回應,表面上,很多美國人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等其他國家加征關稅,是中國企業要付出更加的成本,但實際上,美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以新能源汽車來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到美國的數量本來就不多,咱們看看比亞迪的出口銷量數據就知道,很少會提到美國市場,海外市場主要聚焦的也是歐洲、新加坡、泰國、巴西等,所以說,加征關稅對中企的影響相對較小。反而一些汽車強國,比如德國、日本等,才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這應該就是部分歐洲國家立即采取反制的主要原因。
而除了新能源汽車之外,聚焦整個科技圈,或許美科技硬件企業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包括蘋果,這一次,是真的要遭“關稅重創”了,美企要承擔加征關稅的部分,并且沒有任何解決方法,這就有意思了。
根據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內容,凡是銷往美國市場的科技硬件產品,就需要加征關稅,尤其來自中國市場的,加征關稅的額度達到了54%,而來自印度、越南、日本等國的,則從25%-46%不等。
熟悉蘋果的都知道,此前蘋果為了降低對中國制造的依賴,花了好幾年,砸下了好幾百億美元,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了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但結合“對等關稅”的內容可以清晰的看到,不管在哪組裝生產的iPhone,再次進入美國市場,都需要被“稅”,畢竟沒有任何一部iPhone是在美組裝生產的,而蘋果每年生產的iPhone都是破億級,這就意味著,蘋果無端端要承擔起數百億的損失。
盡管從奧巴馬到拜登,再到特朗普,都想要做一件偉大的事情,那就是讓制造業回歸美國本土。但事實上,他們不得不承認,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無論人工、效率還是成本,美制造業都不具有任何的優勢。
不止是蘋果,很多美科技企業都將生產線放在了海外,比如戴爾、惠普等等,這些美科技硬件企業對海外生產制造的依賴度相當高,而這一次,這些企業將無一幸免,全都會遭遇“關稅重創”。
根據大摩的估算,這些關稅會給美科技硬件企業至少帶來510億美元的額外關稅成本,相當于公司EBIT(息稅前利潤)的30%。對于蘋果公司而言,在“對等關稅”實施后,其增加的額外關稅成本將達到333億美元,而戴爾、惠普等企業的情況則更加不樂觀,額外增加的關稅成本幾乎和2025年預期凈利潤持平,這還怎么“活”?
很顯然,成本增加,那么售價就會提高,企業才能確保自己還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因此可以預見的是,進入美國市場的科技硬件產品,從手機到平板,從耳機到電腦,幾乎所有的產品的價格都會上漲,消費者需要為此買單。就算企業會和消費者共同承擔一部分的成本,但相較于之前,售價或多或少都會增加,根本沒有好的解決方案。這真是“大水淹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