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先問問大家:
你會讓孩子三歲,就上幼兒園嗎?
其實,對于我們不少家長來說,基本上都采取的是“年齡到了就入園”的想法。
就像我那時候一樣,孩子待在家里,就必須需要一個人來全職看孩子,但若是及時送去幼兒園,可以大大釋放人力。
在減少精力、時間上的育兒投入之外,還能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來做自己的事情。
然而,3歲讓孩子入園,真的合適嗎?
有一次,我跟一位幼兒園老師聊天的時候,她就明確的說道:“我不會讓自家娃3歲就入園”。
剛開始還覺得詫異,后來聽到她的解釋后,才恍然大悟。
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孩子入園的那些事,或許能點醒我們很多家長。
01.為什么不宜過早入園?
關于孩子入園這個事兒,大多數家長都本著“能送則送”的原則。
可事實上,跟幼兒園老師聊了一通才明白,過早入園,至少會出現三點弊端。
①免疫系統未成熟,頻繁生病影響發育
大家都知道,3歲前的孩子,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
而幼兒園呢,又是個集體環境,無論是細菌還是病毒,傳播的都很快,所以過早入園,很容易出現頻繁生病的狀況。
更可怕的是,根據《中華兒科雜志》研究顯示:
3歲前入園兒童的年患病次數,比3歲以后入園兒童高出40%。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頻繁生病不但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還可能造成心理上的陰影。
就像不少家長反映的那樣,孩子在幼兒園里頻繁生病后,就會導致他們將“幼兒園”與“不舒服”建立負面聯結,形成入園抗拒。
甚至對后續的學習和成長,都帶來深遠影響。
②分離焦慮高峰期,過早分離影響安全感
2—3歲是兒童分離焦慮最為嚴重的階段。
美國兒科發展研究中心指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時,皮質醇水平會急劇升高。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的壓力會非常大。
就像之前朋友就跟我講過,自己剛滿3歲的女兒在入園后,連續一個月,每天哭到嘔吐,后來還出現了拔頭發等應激行為。
其實,這種過早的強制分離,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安全型依戀,甚至影響未來的人際關系模式。
③自理能力不足,挫敗感影響自信心
很多家長可能都低估了“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覺得幼兒園能慢慢幫助孩子建立這些能力。
事實上呢,卻可能弄巧成拙,讓孩子陷入巨大的困擾之中。
就像有很多幼兒園老師不斷強調的那樣:
不少孩子在入園時,都無法熟練穿脫衣物、獨立進食、清楚表達如廁需求,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都會帶來影響。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說法,這些基本生活技能的缺失,會導致“能力危機”。
就比如說,孩子因為無法完成同齡人能做到的事情,而產生連續的挫敗感,這種早期負面的自我認知,甚至可能延續到學齡期。
所以說,過早入園看似能解放家長,實則很容易將孩子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讓他們飽受摧殘。
02.智慧入園,要做好4個準備
想要讓孩子更快的融入新環境,除了要看孩子的年齡之外,四個準備工作,也缺一不可。
第一,要建立健康節律。
入園前的3個月,就應該逐步調整作息,培養與幼兒園一致的飲食、午睡時間。
此外,還要記錄孩子的免疫情況,從而確保孩子的身體達到最優狀態。
第二,漸進性分離訓練。
作為家長,可以先從短時間分離開始做起。
比如自己在隔壁房間,讓孩子在另外一個房間獨自玩耍,慢慢地延長時間。
此外,可以通過繪本幫助孩子理解“分離是短暫”的概念。
第三,生活技能闖關游戲。
有不少家長如今都在入園前,給孩子設置了生活技能闖關游戲。
比如把穿衣、洗手、獨立如廁等技能,設計成游戲關卡,每掌握一項能力就獎勵貼紙。
從幼兒園的相關數據也能發現:
能完成5項基本自理技能的孩子,入園適應問題減少76%。
第四,提前熟悉新場景。
我們可以確定好幼兒園的時候,就提前帶孩子到幼兒園外圍玩耍,參加一些親子體驗課。
而這種“環境預適應”能顯著降低孩子的應激反應。
其實,孩子入園,是他們第一次去獨自面對一種新環境,也是他們與家長分離的第一個窗口。
所以,生活和環境上的改變,對他們的身心,都會帶來全方位的影響。
我們家長與其一味的以年紀作為標準的時候,還不如去觀察孩子能否入園的信號。
比如,是否能清楚表達基本需求、對同齡人是否能表現出興趣、是否可以獨自專注活動,以及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
或許,這些才是判斷孩子是否入園的標準。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晚幾個月入園不會耽誤成長,但過早入園,可能真的會留下傷痕。
大家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