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寧市殯葬服務管理處的業務大廳入口處,平價治喪方案目錄、服務流程、收費標準等信息清晰呈現,所有業務流程均在大廳一站式辦結。前來為父親辦理喪儀手續的張女士感慨:“所有環節都有標準可循,治喪過程透明又暖心”。
百色市殯儀管理所開設家屬心理撫慰室
這份“暖心”,源自廣西殯葬行業近年來以標準化建設為軸心,融合制度創新與人文關懷的深度改革——從火化車間的精準操作到撫慰室的輕聲細語,從生態安葬的綠色實踐到普惠政策的暖心落地,一場“讓生命最后一程溫暖而有尊嚴”的變革正在八桂大地悄然發生。
標準化筑基:從“粗放管理”到“全鏈規范”
過去,殯葬行業存在服務標準模糊、設施參差不齊等問題。2022年起,廣西啟動殯葬服務崗位示范單位創建工作,以“千分制”量化考評體系為牽引,制定涵蓋環境布局、設備配置、操作規范的345項細化指標,覆蓋殯儀服務、遺體整容、火化操作等全流程。2023年組織專家組對南寧、玉林等市殯葬服務機構示范點進行評定。成功創建服務示范崗的這些示范單位在廣西名列前茅,不僅在內部管理上形成了獨特的模式,更在服務質量、員工素質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速數字化轉型是廣西殯葬標準化建設的重要一環。南寧市在全區率先建成首個“殯葬服務數字一體化平臺”,實現遺體接運、火化、安葬等全流程在線辦理與實時追蹤。“填一次表、簽一次名,10分鐘辦結所有手續。”市民鄒女士感嘆。柳州則通過智能監管系統,對火化機運行狀態、環保數據實時監控;百色計劃將清明祭掃、心靈撫慰預約接入線上平臺,讓情感服務可及性更高。
南寧殯葬服務管理處以標準化助力服務不斷上新臺階
溫情賦能:讓服務有標準更有溫度
標準化建設的核心,不僅是流程的規范,更是情感的抵達。廣西各地創新服務模式,將“冰冷的標準”轉化為“溫暖的實踐”。
在柳州市殯儀館,身著紅馬甲的“柳小明”志愿者成為家屬心中的溫暖符號。這一由民政部門打造的IP品牌,要求志愿者不僅熟知政策流程,還需掌握溝通技巧、心理學知識,學會與家屬“共情”。“我們引導家屬填寫表格時,會輕聲詢問他們的需求,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志愿者南秀榮說。同時,柳州還在殯葬管理處、墓園同步推出免費提供礦泉水、遮陽傘、“鮮花換紙錢”等多項“柳小明”服務,讓“傷心事”辦得省心暖心。
百色市殯儀管理所的一間小屋門楣上,“心靈撫慰室”五個字格外醒目。當家屬因悲痛情緒失控時,工作人員會引導其至此,遞上熱茶、紙巾,或只是安靜陪伴。“‘他還有很多事沒做’是家屬最常說的話。我們會告訴他們,逝者能聽到這份牽掛。”所長鄧偉岸表示。短短數月,這間小屋已撫慰數百名家屬,有人離開時“判若兩人”。未來,百色計劃引入專業心理輔導培訓,讓撫慰服務更科學有效。
惠民生態雙驅動:減輕負擔 回歸自然
為破解殯葬行業“死不起”“葬不起”難題,廣西殯葬改革堅持“普惠民生”與“綠色低碳”并行,實實在在減輕群眾喪葬負擔,也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柳州市推出870元、1120元、1520元三檔平價治喪方案,此外,為低保、特困群體減免費用,累計減免29.3萬元;南寧提供群眾選擇的骨灰盒,300元以下占比超40%,服務大廳醒目公示收費標準與監督電話,杜絕“隱形消費”;百色市對器官捐獻者、農村戶口逝者等實行費用全免或階梯式減免,2024年累計減免8.9萬元,清明節免費贈送鮮花300支,減免群眾祭掃費用1.04萬元……
標準化建設并非“一勞永逸”。為此,廣西建立動態考核機制,示范單位每兩年復評,達標者晉級,未達標者摘牌。
“標準化建設是破題殯葬改革的關鍵,但最終目標是為殯葬服務注入溫度。”廣西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創新模式,不斷強化殯葬服務綜合監管,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規范殯葬行業健康發展。(孟鑾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