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在晴好天氣中結束
前方一大波晴好天氣來襲
氣溫持續上升
最高氣溫直沖32℃
你的春夏裝好友申請出戰
未來一周天氣
7日,多云,最高氣溫28℃左右,最低氣溫12℃左右;
8日,多云,最高氣溫29℃左右,最低氣溫14℃左右;
9日,多云到陰,有分散性陣雨,最高氣溫30℃左右,最低氣溫17℃左右;
10日,多云,最高氣溫32℃左右,最低氣溫16℃左右;
11日,多云,最高氣溫31℃左右,最低氣溫17℃左右;
12日,多云,最高氣溫27℃左右,最低氣溫18℃左右;
13日,多云,最高氣溫28℃左右,最低氣溫14℃左右。
氣象專家提醒,本周氣溫雖穩中有升,但早晚氣溫仍較低,市民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添減衣物。
如何正確“春捂”
春捂并不是一味的“捂”,而是以身體感覺到溫暖,但不出汗為度。捂哪里,怎么捂,都有技巧。
重點部位精準保暖
后腰:后腰是督脈和腎陽所在,命門穴為元氣之根,腎俞穴主藏精氣,它們都在后腰。此處受寒易導致腰膝酸軟、畏寒怕冷。穿高腰褲子或加絨護腰,避免露腰裝;必要時可用熱敷袋(40-45℃)熱敷15分鐘,促進陽氣升發。
腹部: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神闕穴(肚臍)是先天元氣之門,關元穴(臍下3寸)主藏元陽。寒氣侵入易引發腹瀉、痛經、宮寒。貼身穿棉質背心或使用艾絨肚兜;睡前順時針揉腹100次,掌心焐熱后操作,有助于腹部保暖。
腳踝:腳踝是三陰經(肝、脾、腎)交匯處,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主調氣血,太溪穴(內踝與跟腱間)為腎經原穴。此處受寒易導致下肢冰涼、月經不調。穿高幫鞋或及踝棉襪;泡腳時水位需過三陰交,加入生姜3片+花椒10粒,水溫38-40℃為宜。
頸部:大椎穴為“諸陽之會”,風池穴是風邪入口,它們都在頸部。頸部受寒易引發頭痛、感冒、肩頸僵硬。戴絲巾或圍巾溫暖頸部,避免穿大領口衣物,尤其出汗后忌直接吹風。
膝關節:膝為“筋之府”,春寒侵襲易誘發關節炎、老寒腿。春季可穿膝蓋加厚的褲子,避免破洞牛仔褲;久坐者可用護膝保暖,或用艾草貼敷貼膝眼穴。
晝夜溫差穿衣法
采用“洋蔥式穿衣法”,內層選擇透氣吸汗的單衣,中層穿厚一些的毛衣或衛衣,外層選擇防風防水的羽絨服或沖鋒衣等。午間熱時逐層脫卸,避免汗出當風。
體質差異化防護
陽虛體質(畏寒、舌淡):重點暖腰腹,必要時可貼暖寶寶,不可直接接觸皮膚。
濕熱體質(易出汗、口苦):減少化纖衣物,選竹纖維或亞麻內搭,重點護腳踝。
過敏體質(鼻癢、噴嚏):戴口罩隔絕過敏原,避免羊毛圍巾刺激呼吸道。
來源:今日高郵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