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凌風
來源 | 廣告案例精選(ID:ad2829)
這年頭,品牌因廣告擦邊被罵的屢禁不止, 最近靴子品牌UGG的一則廣告又“翻車”了。
不是因為它家羊毛靴不夠暖,而是廣告畫面被網友集體吐槽“性暗示太明顯”,引發網友對其“擦邊”的質疑。
1
UGG廣告翻車現場
網友直呼看不懂
事情是這樣的,靴子品牌UGG找韓國女團 NewJeans 的 HANNI拍攝了一支形象大片,沒想到卻遭到網友一片謾罵聲,先來看看這支廣告的內容:
部分網友認為廣告開篇畫面帶有性暗示,并質疑品牌“消費女性”、“低俗營銷”。
尤其第一幕的表情和動作,滿滿的男凝視角,就差沒把 “性暗示” 三個字寫在臉上了。
這可不是個別網友的 “神經過敏”,評論區里一水兒的吐槽。打開UGG抖音評論區,已經淪陷了,不少網友紛紛開麥,大罵UGG。
“第一幕男凝拉滿”、“開頭第一眼真的很奇怪”......
許多人都表示看到廣告內容引起不適
這要是不說是鞋子廣告,還以為是賣啥奇奇怪怪玩具的呢。
廣告內容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女孩戴著耳機躺臺階上,接著穿高跟鞋進酒吧,這到底是想表達啥?品牌方這腦洞開得太大,消費者表示跟不上。
配合鏡頭里高跟鞋特寫和酒吧曖昧燈光,品牌想表達的多巴胺色彩徹底跑偏成“午夜場既視感”。
有網友做出了猜想:
不少網友認為廣告制作商是男性所為。
看不慣的網友已經準備去支持它的競品了~
雖然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網友過于敏感了,但正如網友所說,如果你覺得不對勁,那么,它就是有問題的。
更讓人費勁的是,這內容是怎么過審的?
再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牌子,UGG其實是澳大利亞羊毛靴的總稱,1978年,一位澳大利亞沖浪運動員布萊恩在美國南加州成立了UGG品牌,把UGG靴子最先帶到美國,起初并不受歡迎,是讓好萊塢明星穿上雪地靴而一舉走紅美國,而后迅速在許多國家獲得認可。
正如名字一樣,UGG讀音不是讀“油嘰嘰”,而是讀作“阿哥”(重音在前)。因為最初雪地靴在澳大利亞被稱為ugly sheepskin boots。意為丑陋的靴子,在國內,請了竇靖童作為代言人。
目前 UGG官方客服對此回應稱,已經記錄并反饋給相關部門處理。然而,這一回應并未能平息網友的質疑,反而引發了更多關于品牌道德和社會責任的討論。
2
不止 UGG 在 “玩火”
網友:這屆廣告主太離譜!
GGG并不是第一個被質疑鞋子廣告擦邊的運動品牌,此前,安踏新鞋海報也被質疑“打色情擦邊球”, 海報中,鞋底縫隙正對女性大腿根部,被質疑刻意營造性暗示。
圖源:微博
除了運動品牌以外,美妝品牌和茶飲品牌也是重災區,近年多個品牌因“擦邊營銷”翻車。
此前,#花洛莉亞 擦邊#和#黑兔 擦邊#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第一和第四,持續霸榜十幾個小時,引發上億人次關注。
花洛莉亞涉事的有兩款產品。一個是最新款的唇蜜,因其造型設計獨特,被網友質疑像是男性的生殖器官。
圖源:花洛莉亞商品頁宣傳圖
還有模特的穿著和姿勢等也被質疑有擦邊嫌疑。
圖源:花洛莉亞商品頁宣傳圖
更離譜的是,花洛莉亞2022年推出的唇泥產品命名,讓人直呼“好家伙”,其色號的命名都是“親親小居居”“親親neinei”“親親阿咪”“親親櫻桃”等。其中爭議最大的“親親小居居”和“親親neinei”,諧音梗懂的都懂,雖然產品瓶身上印有小豬和牛奶的圖案,但仍被質疑是在擦邊。
圖源:花洛莉亞商品頁宣傳圖
不少網友直言“色號不會取名的話可以直接用數字的”“親親小居居是哪個惡俗的人起的名字?”“一個受眾是女性的品牌這么惡心女生”……
黑兔的一款雙色提亮膏海報被評價為“莫名有種不適感,反正就是很奇怪的感覺”,從而引發了評論區的一些贊同和“擦邊”質疑。
圖源:小紅書網友
彩妝品牌MAC魅可新推出的“大子彈頭”產品廣告引發爭議。在海報中,其使用了“更大更持久 絲滑顯色”的廣告語,被質疑打擦邊球。
去年6月,茶飲品牌“古茗”和“喜茶”也被接連罵上了熱搜。
喜茶和國外知名品牌Marimekko聯合推出輕乳茶新品時,將茉莉味飲品命名為“小奶茉”,后來推出的梔子花口味則命名為“小奶梔”,被不少網友質疑發音有擦邊嫌疑,此后喜茶緊急給新品改名“小白梔”,才暫時穩住了輿論風波。
圖源:喜茶微信小程序
古茗則因為其手提袋上印的最新logo引發爭議。雖然官方解釋稱logo的上下部分拼起來是一個“古”字,但仍有很多網友認為其造型像是男性/女性的生殖器官,有擦邊之嫌。
圖源:小紅書網友
還有去年5月,網紅酸奶品牌Blueglass Yogurt發布了一則“Superboy男友力”酸奶廣告,在其宣傳海報上打“18禁”符號在其小程序詳情頁,產品配料表中也特意標注添加了瑪咖、肉蓯蓉、人參、鹿鞭等具有“壯陽補腎”功效的中藥材成分。
更惡趣的是,文案還顯著帶有“18周歲以下,我不賣”“惡搞男友,我不賣”“建議一天喝一杯,多了我不賣”“60周歲以上,我不敢賣”“別說你不懂”等充滿暗示意味內容,被消費者質疑存在“擦邊”“低俗營銷”行為。
這是把酸奶做成了“壯陽藥”?事后,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處以40萬元罰款。
這些案例無一不在表明,品牌擦邊現象已經不是個例,而是成為了一種需要引起重視的行業亂象。
很難相信這樣的擦邊廣告,整個流程中的品牌策劃、到市場部、到廣告承接商沒有一個人發現不妥。
3
品牌擦邊為何屢禁不止?
品牌擦邊營銷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從表面上看,擦邊營銷似乎能在短期內為品牌帶來大量的關注和流量。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流量就意味著曝光度,意味著潛在的消費群體。品牌方為了吸引眼球,不惜“劍走偏鋒”。
此外,違法成本偏低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面對屢禁不止的低俗廣告,有人總結出這類營銷的“翻車三部曲”:第一步,某品牌廣告打擦邊球上熱搜;第二步,某品牌道歉;第三步,用低成本廣告達到宣傳效果。
制作一個帶有擦邊元素的廣告,或許比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創意研發和品牌建設來得更容易。品牌深諳“罵聲也是曝光”的法則,甚至主動設計爭議點。例如Blueglass酸奶的“壯陽”文案,本質是精準踩中獵奇傳播的G點。
從更深層次來看,部分品牌對消費者心理和市場趨勢的誤判也是導致擦邊現象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他們誤以為通過這種低俗的方式就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卻忽略了消費者的審美和價值觀正在不斷提升。
如今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更加注重品牌的內涵和價值觀,對于這種低俗、不尊重消費者的營銷方式,只會感到厭惡和反感。
但從品牌營銷的角度來看,擦邊營銷雖然能帶來短期的關注和流量,但長期來看,更會損害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
當Z世代消費者開始用“不買”懲罰擦邊品牌,當“反感低俗”成為社交媒體主流聲音,品牌該清醒了。
希望更多品牌能夠引以為戒,避免類似的擦邊營銷事件再次發生,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市場環境。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廣告案例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