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主任辦公室(OD)在網站上發布一份《實施更新:增強NIH受控訪問數據的安全措施》文件,稱自2025年4月4日起,NIH將禁止位于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受關注國家的機構訪問NIH受控訪問數據存儲庫和相關數據。
據悉,這些數據存儲庫和相關數據包括了“人類基因型-表型數據庫”平臺dbGaP、用于大規模基因數據分析的云平臺AnVIL等關鍵數據平臺,這些平臺擁有全球最核心的人類基因組、表型信息和疾病研究數據,是全球的研究人員長期以來高度依賴的數據庫。
4 月 4 日,由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維護的、全球最大、最權威的公開癌癥數據庫之一 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數據庫,已經禁止中國用戶使用,此前已經注冊過的用戶再也無法登錄。另據悉,很快英國方面的相關數據庫也將禁止中國用戶使用。
SEER 禁止中國用戶登錄的頁面顯示
SEER 在一封回復給用戶的郵件中表示:“NIH正在實施技術更新,以加強安全措施,重點是保護受控訪問數據存儲庫(CADRS,Controlled Access Data Repository System)提供的數據。具體而言,自 2025 年 4 月 4 日起,NIH將禁止特定國家的研究人員和機構訪問任何涉及國家衛生研究院 CADRS 和相關數據的正在進行中的項目,并將會終止這些項目。這些特定國家包括中國(含香港和澳門)、俄羅斯、伊朗、朝鮮、古巴和委內瑞拉。
此前,美國司法部已經發布了一項最終規則,以實施2024年2月28日第14117號行政命令,該行政命令涉及“防止受關注國家訪問美國人的大量敏感個人數據和美國政府相關數據”、以及“禁止和限制與某些國家或個人的某些數據交易”。美國司法部的最終規則將于2025年4月8日起正式生效。
該行政命令禁止或限制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六個“受關注國家”及相關個人獲取美國人敏感數據的交易,其中個人健康數據與人類基因組數據成為重點受限領域,目前看來,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的 SEER數據庫已被納入限制范圍。
對于美國突然針對中國等受關注國家和地區關閉核心生物信息數據庫平臺的做法,中國多位從事基因或腫瘤研究相關領域專家表示,過去這些平臺的數據庫對全球的研究人員都免費開放,能促進前沿醫學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現在美國單方面向中國等國家關閉了數據開放的大門,將對一些重要的前沿領域國際合作項目產生不利影響。
至于使用公共數據發表的 SCI 否會受到新規的影響,目前暫時沒有定論。國內某C9 院校資深教授認為,本次禁令以后,中國學者翻墻使用國外受限數據庫,可能會導致相關論文國外雜志不予發表。此舉會迫使我們和國外學者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國際合作或許反而能夠得到加強。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科技人員對于這一限制是有一些心理準備的,知道早晚會有這么一天,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會來而已。美國作為“領頭羊”挑起關稅貿易壁壘之后,又開始在科研合作方面更進一步采取保護主義。以前科研人員還有渠道能夠進行溝通,從當前形勢來看,未來的渠道會越來越少。當前這種限制訪問肯定會影響到美國科研人員與中國科研人員的合作。這也再次說明,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
國內一批專家學者此前對美國可能會采取此類封鎖行動也有多預警,一些腫瘤領域的臨床專家早在三五年前就呼吁要建立中國自己的數據庫,但由于建設數據庫高成本、低回報率的問題,進展較為緩慢。國內很多數據仍相當分散,一些醫院擁有自己的小樣本生物數據庫,但沒有一個共享的機制,國內迄今為止也沒有建立諸如腫瘤生物樣本的大數據庫平臺。
加大本土數據庫建設和使用力度,加強美國以外的學術合作水平,顯然將成為中國科研圈接下來的必然趨勢。
撰文 | 梅斯醫學
編輯 | 阿拉斯加寶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