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俄羅斯國防部通過俄羅斯衛星網,披露了俄烏沖突中烏軍的驚人損耗。2025年前三個月,烏軍傷亡達13.8萬人,日均大量生命消逝。
俄羅斯總參謀部作戰總局局長謝爾蓋?魯茨科伊指出,自特別軍事行動開始,烏軍傷亡超100萬,2024年就損失59萬。
同時,今年前三個月,俄軍摧毀烏軍大量裝備,包括2495輛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車、3032門火炮、10200架無人機等。基于此,俄方預測,若戰斗節奏不變,17個月內,現存80萬烏軍將被全部消滅,2026年9月,烏克蘭軍事力量或陷入絕境。
烏軍的慘烈現狀
自俄烏特別軍事行動爆發,戰火持續肆虐,烏軍承受著慘重傷亡。2022年沖突伊始,其傷亡數字便一路飆升,2023年局勢愈發嚴峻,2024年堪稱“災難之年”。這一年,烏軍損失高達59萬,日均超1600人傷亡,頓巴斯等地化作“絞肉機”,無數家庭支離破碎。
進入2025年,烏軍處境更糟,前三個月傷亡13.8萬人。庫爾斯克地區戰斗中,烏軍損失慘重,超7.1萬名士兵喪生。這些數字,是生命消逝的悲歌,更是烏軍實力的嚴重折損。
裝備損失同樣驚人。2025年前三個月,俄軍強勢出擊,摧毀烏軍2495輛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車,使其地面作戰核心力量受損,裝甲車殘骸散落戰場,盡顯戰爭殘酷。
自行火炮和野戰炮方面,烏軍損失3032門,火力支援能力大幅下滑,面對俄軍進攻,難以及時提供掩護,防線屢被突破。無人機損失10200架,在現代戰爭中,這嚴重限制了烏軍的情報獲取與突襲行動,俄軍憑借先進手段,讓烏軍“眼睛”“暗器”失效。
此外,俄軍還摧毀烏軍10架作戰飛機、29門多管火箭炮、3887輛其他軍用車輛以及11套防空導彈系統,致使烏軍作戰體系漏洞百出,從空中到地面,防御千瘡百孔。
烏軍的真實戰力
烏克蘭雖表面坐擁80萬大軍,可真正具備戰斗力的機動部隊,經多方分析,或不超20萬人。
從士兵素質看,戰爭中烏軍大量經驗豐富的老兵傷亡。這些老兵經長期訓練與實戰磨礪,戰斗技能與應變能力出色,是軍隊核心戰力。如今老兵折損,新兵倉促上陣,缺乏訓練與經驗,面對俄軍猛攻,難以有效執行任務,嚴重拉低了烏軍整體戰斗力。
指揮體系層面,烏軍弊病叢生。內部指揮混亂,各部隊間溝通協調不暢,戰場上常各自為戰,無法凝聚強大合力。相較俄軍協同作戰,烏軍應對乏力,戰術打擊下盡顯頹勢。指揮決策失誤也屢見不鮮,不合理指令使烏軍陷入被動,白白損耗兵力與資源。
兵力補充上,烏克蘭深陷困境。其成年男性數量銳減至700萬以下,還要扣除維持社會運轉的工業、交通等領域人員。此前25歲以下男性不得征兵的規定,進一步縮窄兵源。盡管政府試圖修改政策,降低征兵年齡、嚴懲逃兵,收效卻甚微。
沖突爆發后,大量烏克蘭人因恐懼戰爭、擔憂生活逃往國外,其中不乏眾多適齡男性,極大削減國內兵源儲備。即便政府設法召回,因對戰爭恐懼、國外生活穩定等因素,愿回國參軍者寥寥。
軍隊內部逃兵問題也日益嚴重,2024年,烏軍逃兵立案達6萬起,近乎過去兩年總和。逃兵增多,不僅減少實際兵力,還重挫軍隊士氣與戰斗力。
俄軍事戰略與裝備優勢
在俄烏沖突這場持久較量中,俄羅斯軍事戰略布局清晰,意圖明確,即通過持續打擊,逐步削弱烏軍有生力量,實現戰略目標。
頓巴斯地區作為俄烏沖突的關鍵地帶,不僅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烏克蘭東部的工業和能源中心,更是雙方軍事對峙的核心區域。因此,俄軍將這里選為重點打擊對象,集中優勢兵力,實施大規模地面進攻與炮火壓制。
在巴赫穆特等地,俄軍戰術靈活多樣,采用正面強攻結合側翼迂回包抄的方式。首先,以強大炮火長時間、高強度轟炸烏軍防御工事,摧毀前沿陣地與設施,削弱其抵抗能力;隨后,地面部隊迅速沖鋒,正面突破防線。
與此同時,裝甲部隊和機械化步兵從側翼快速穿插,切斷烏軍補給線與退路,分割包圍并逐一殲滅,致使烏軍防線接連被突破,有生力量大量折損。
在作戰節奏上,俄軍采取穩扎穩打的策略,不盲目追求速戰速決,而是注重每一步推進后的鞏固。攻占區域后,俄軍迅速構建穩固防御陣地,保障后方安全,清剿周邊殘余抵抗力量。這種看似緩慢的節奏,既能有效減少自身傷亡,又能持續消耗烏軍兵力與資源。長此以往,烏軍戰場壓力劇增,兵力和裝備損耗難以及時補充,戰斗力不斷下滑。
在俄烏沖突的戰場上,俄羅斯T-90M型坦克憑借卓越性能,相比西方坦克優勢顯著,烏克蘭地形復雜,沼澤、河流、樹林眾多,基礎設施承受力低,還有漫長泥濘期,西方重型坦克行動受限,而T-90M型坦克機動性出色,能快速通過。
春季融雪期,大地泥濘,道路濕滑,西方坦克常履帶打滑、深陷泥潭,嚴重影響作戰行動;T-90M型坦克依靠優化的懸掛系統和強大動力輸出,在泥濘中仍能保持較高機動性,迅速發動攻擊,搶占戰略要地。
在防御無人機攻擊方面,T-90M型坦克優勢明顯。俄烏戰爭中,無人機使用頻繁,構成重大威脅。西方坦克防無人機能力不足,而T-90M型坦克針對性改進,炮塔上方配備反無人機裝甲板,炮塔周圍和車體后部增設防護措施,有效抵御FPV無人機和巡飛彈攻擊。
一次戰斗中,烏軍FPV無人機攜帶爆炸物攻擊T-90M型坦克,被反無人機裝甲板成功阻擋,坦克與車組人員安然無恙。
火控系統和戰場感知能力上,T-90M型坦克也領先西方坦克。其現代化火控系統、全景瞄準鏡和用戶友好界面,助俄軍乘員快速、全面了解戰場情況,迅速做出反應。
遭遇敵方目標時,T-90M型坦克火控系統能快速鎖定,精確計算射擊參數,短時間完成射擊準備,提升射擊準確性與命中率。
戰爭走向何方
如果按照俄羅斯國防部的分析以及當前的戰爭態勢發展,到2026年9月左右,烏克蘭的軍事力量或將面臨全面崩潰的局面。
從人員損耗角度來看,截至目前烏軍的傷亡已經極為慘重,若未來17個月內,俄烏沖突的激烈程度依舊不減,烏軍按照當前的傷亡速度持續損耗,那么其現有的80萬大軍將被全部消滅。
烏克蘭國內兵源本就匱乏,難以在短時間內補充大量有戰斗力的軍人,屆時烏克蘭軍隊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將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在裝備方面,烏克蘭一直依賴西方的軍事援助來維持作戰。然而,隨著戰爭的持續,西方的援助是否能夠持續且滿足烏克蘭的需求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若西方援助減少或中斷,烏克蘭軍隊將面臨裝備短缺的困境,無法與裝備精良且持續補充的俄軍相抗衡。
在戰場局勢上,烏克蘭的防線可能會全面收縮。俄軍或將進一步擴大其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控制區域,甚至有可能逼近烏克蘭的核心城市,如基輔。烏克蘭政府可能會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軍事指揮和戰略部署將受到嚴重限制,難以組織起大規模的反擊行動。
這場戰爭對烏克蘭而言,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且災難性的。在人口結構上,烏克蘭成年男性數量急劇減少,大量年輕人戰死沙場,導致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未來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
據相關預測,烏克蘭人口可能會持續下降,甚至可能降至2000萬以下。社會發展方面,烏克蘭的經濟已經瀕臨崩潰。戰爭導致大量基礎設施被摧壞,工業生產停滯,農業也受到嚴重影響。許多城市淪為廢墟,民眾生活困苦,大量難民逃離家園。
烏克蘭的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體系也遭受重創,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難以得到保障。戰后的烏克蘭,即使戰爭結束,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進行重建,恢復社會的正常運轉。
俄烏關系方面,這場戰爭讓兩國之間的矛盾和仇恨進一步加深。俄羅斯和烏克蘭曾經是兄弟國家,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經濟聯系,但如今的戰爭使得兩國關系降至冰點。未來,俄烏之間的和解與重建信任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兩國關系的走向充滿不確定性。
在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上,俄烏沖突已經對歐洲乃至全球的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歐洲的安全格局被徹底打破,北約進一步東擴,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對抗加劇。
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支持烏克蘭,試圖削弱俄羅斯的實力,而俄羅斯則在不斷加強自身的軍事力量和地緣政治影響力,以應對西方的壓力。這場沖突還引發了全球能源市場、糧食市場的波動,對世界經濟的穩定產生了不利影響。
結語
這場俄烏沖突,因俄羅斯披露的消息,讓烏軍未來17個月的命運,成為全球焦點。80萬烏軍所剩的17個月,不只是軍事層面的倒計時,更將深刻重塑烏克蘭的社會與人口結構。對于烏克蘭而言,尋求政治對話,或許是降低損失的有效途徑。對俄羅斯來說,如何把握戰略節奏,避免過度陷入戰爭泥潭,同樣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而國際社會,不能對這場沖突的走向無動于衷。沖突的外溢風險,正給地緣政治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各方需共同努力,促使雙方回到談判桌前,用外交手段化解矛盾,避免更多無辜生命消逝,推動地區實現真正的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