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近日報道,全美多行業高管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舉行的聽證會上警告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要“重振美國造船業”計劃可能會適得其反,該計劃依賴對與中國有關聯的船舶征收費用,這一做法將對美國本土船舶運營商、出口商以及相關就業等造成沖擊。上述計劃已在美國海運業引發強烈反彈。因為它威脅到的正是那些能為特朗普“重振美國造船業”計劃帶來訂單的航運公司及其客戶。
對中國船只征收“服務費”只會坑了美國自己(資料圖)
綜合多家媒體報道,出席聽證會的美國海運、農業、出口等各行業代表與美國議員在聽證會上就該議題產生沖突。各行業代表警告稱,這一舉措將適得其反,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損害。近日聽證會的爭議焦點為對中國制造的船舶征收停靠費,這些船舶每停靠美國港口一次,需要繳納的費用可能高達300萬美元。美國政府聲稱,這些費用將遏制中國在公海上的商業和軍事主導地位,并促進美國國內船舶的建造。
然而,從農民到全球海運承運商,美國多個商業利益集團都對這一政策發出警告。Seaboard Marine是美國最大的國際遠洋貨運公司。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愛德華·岡薩雷斯在證詞中表示:“如果推動美國造船業的努力無意中摧毀了美國所有的航運公司,那么國家利益就無從談起。”與許多美國航運公司一樣,Seaboard高度依賴中國制造的船舶。據海事數據提供商Alphaliner稱,該公司船隊的24艘船中,有16艘是中國制造的。
美國造船業并不驚奇(資料圖)
但造船絕非簡單的苦力活,不是誰價格便宜誰就有優勢。造船業是資本、技術和勞動力密集的三重疊加產業,被稱為“海上基建”。在國民經濟的116個產業部門中,造船業與其中的97個緊密相連,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綜合反映。中國的造船工業能有今天的成就,一次是2001年中國入世,全球貿易上行,船運的需求大增;另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日本、韓國的船廠訂單腰斬,中國政府直接下場兜底,逆勢幫助企業擴大產能,這才一步一步領跑全球。
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中國在全球造船市場的份額從1999年的不到5%增長到2023年的50%以上。美國造船廠每年生產的船舶不到10艘,而中國每年生產1000艘。美國業內高管表示,日本和韓國的造船企業根本難以滿足他們的船舶需求,而美國船廠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增加產能。美國航運商會首席執行官凱西·梅特卡夫(Kathy Metcalf)表示,更換現有的中國制造的船舶并不像撥動電燈開關那么簡單,中國和美國的海運系統受到沖擊不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中國的造船工業(資料圖)
有專家指出,在中美競爭升級,美方大力打壓中國航運造船業的背景下,長和集團出售港口這一行為已經不是“在商言商”的行為,而是切實威脅到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和戰略安全。尤其考慮到這次被列入交易目錄的,還有美方覬覦已久的位于巴拿馬運河上的兩個港口,這筆交易一旦達成,特朗普政府就會將其打造為針對中國航運業的征稅利器。事關中國出口、航運產業發展,中方決不允許美方構建全球海運網絡的“收費站”體系,借此圍堵中國。
中方曾明確支持,征收關稅、港口費等這類舉措,最終只會損人不利己,擾亂全球產業鏈秩序,增加美方的通脹壓力,最終不僅會損害美方利益,還不能振興美國造船業,得不償失。美方的單邊制裁,必將遭到中方的反制,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如今看來,中方只是對等反制,美國境內各個行業就受不了了,若是特朗普執意要對中國船只征收高額“服務費”,美國境內抱怨的聲音只會越來越大,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