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9800元干果事件引熱議,商家已退款…
近日,一段“游客在新疆買干果結賬9800元”的視頻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引發眾多網友熱議,將新疆旅游市場的價格問題推至輿論風口浪尖。
據爆料視頻顯示,當事人在新疆烏魯木齊旅游時,走進一家干果店挑選特產,打算帶些干貨回去。在挑好一些干果、胎菊和黑枸杞后拿去稱重,卻被老板告知需支付9800元。
當事人當場震驚,與老板溝通后才發現,這些干貨竟然是按克計算價格,而非常見的斤兩。當事人認為價格遠超預期,便提出只購買價值1000多元的干果,退掉價格昂貴的胎菊和黑枸杞。
但老板態度強硬,一口咬定“商品過秤離手不退不換”,堅稱是當事人購買時未看清價格,責任在顧客。
無奈之下,當事人選擇求助相關部門。但當有關部門人員到達現場后,處理態度卻令當事人失望。工作人員一味幫著商家說話,甚至建議當事人走法律程序讓法院判決。
但當事人是來旅游的,飛機即將起飛,根本沒時間打官司,最終只能當場和解。
此事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首先受到沖擊的便是新疆文旅。為吸引游客,新疆此前進行了大量宣傳,可這起“9800元干果”事件,瞬間讓新疆文旅的努力受到影響。
不少新疆網友也表示,游客來新疆旅游千萬別在景區買特產,若真有需求,可去市區的干果批發市場,相對更靠譜。
事實上,此類收費不合理、標價不清晰的情況并非新疆獨有,國內許多旅游景點都曾曝出類似問題。
商品收費高低本無可厚非,但關鍵要在顯眼處明碼標價,絕不能用模棱兩可、違背常理的標價誤導消費者。旅游本是開心之事,卻因購物問題鬧得心情糟糕,對游客和旅游景點而言,都不是好事。
好在如今事件有了后續進展。隨著輿論發酵,干果店老板向當事人表示歉意,并退還了支付金額。
但這一事件的影響仍在持續,類似商家的行為對旅游景點宣傳往往起到負面作用,若負面輿論增多,必然會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這也為各地旅游市場監管敲響警鐘,規范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刻不容緩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