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玩投壺、擲沙包、拼七巧板……在年輕人匆忙趕著上班打卡的時候,北京通州廣通社區的老人活動室里,銀發族們已經從各種桌游和玩具中開始了一天的樂齡生活。有人在游戲師指導下解鎖燒腦的九連環(中國傳統益智游戲);有的兩人一組、四人一圈,圍坐在花花綠綠、形狀各異,叫不上名字的棋盤前專注對弈。老人們全神貫注,就像認真做功課的小學生。
AI配圖
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尤其是第二代嬰兒潮(1962年至1975年間出生)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跨入老齡行列。這些年齡介于60歲至69歲的低齡老年群體,大多享受到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時期的紅利,生活相對富足,身體也普遍健康。由于早早離開職場而產生較大的落差感,他們對社交娛樂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尤為強烈,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成為他們的生活剛需。
老年大學一位難求,面向中老年的琴棋書畫、健康養生等各種興趣培訓班百花齊放,就連一直被認為與老人毫不相關、孩童專屬的玩具游戲,也開始走進老人的生活空間,玩游戲成為他們樂此不疲的日常。
網絡配圖
“老有所玩”品牌創始人、北京老有索玩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德龍,2020年在北京通州租下一處200多平方米的臨街店鋪,經營老人玩具店,試圖從老人玩具市場分得銀發經濟中的一杯羹。
宋德龍從事與老人產品相關的廣告業務多年。他接受采訪時說,不少企業,包括食品、藥品、保健品以及日用品的廠家都前來做廣告,想盡早搶灘銀發經濟,“唯獨沒有玩具”。
長期以來,玩具被認為是孩童健康成長的必需品,或者是醫療護理康復的輔助器具,與一般老人的生活似乎沾不上邊。雖然很多玩具需要動手動腦,有利于老人訓練大腦的靈敏度,減緩記憶力衰退,但對于中國大多數老人來說,幾乎沒有買玩具和玩玩具的意識,就連玩具廠家也忽略了老人的需求。
網絡配圖
“市場上專門針對老人的玩具太少了”,宋德龍說,他不得不指導一些玩具廠家對兒童玩具進行改造。
在他看來,老齡化趨勢下,老人玩具市場廣闊,應用場景無所不在,不僅適用于大城市的“空巢”獨居老人,偏遠鄉村的老人也需要玩具的陪伴。他說:“很多老年人缺乏興趣好愛,玩具游戲是最容易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的做法。”
兩年下來,宋德龍摸索改造出數十種適老玩具,培訓出一批老人游戲師。在他手把手教授下,老人們改變了對玩具的認知,老人玩具也跟著他走進社區、養老院以及老年教育機構。
玩具游戲只是中國新一代銀發族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個選項。不少60后、70后銀發族早已不再是刻板印象中排隊免費領雞蛋的“社會負資產”,也不再是弱勢群體的代名詞,學唱歌、走T臺、學理財等各種興趣學習,已成他們的潮流生活方式。
這些愛學習、愛生活的新一代銀發族,不僅拯救了瀕臨關門大吉的KTV、門可羅雀的旅行社、奄奄一息的教育培訓機構,也成為各路資本爭搶銀發賽道瞄準的對象。
網絡配圖
據中國媒體報道,專注于中國退休人群,涵蓋聲樂、數碼、英語、旅游等數百個專業的中老年在線興趣社區紅松獲得億元(人民幣,下同,1億元人民幣約1850萬新元)級融資;中老年興趣學習品牌“明椿學社”也獲得了數千萬元的獨立融資。
銀發教育還獲得了中國官方的支持。中國國務院在2021年發布老齡工作指導意見,要求各地通過盤活空置房、公園以及商場等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實現老年人娛樂健身、文化學習、消費交流等方面的結合,積極培育銀發經濟。
在政策東風下,一些之前以青少年為目標群體的企業也開始嘗試增設或轉向老年板塊。北京龍象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前,主要以設計生產小學教具為主,兩年前因看好中老年群體文娛市場,專門成立老人玩具部門,轉向開發老年玩具。
網絡配圖
老年玩具設計團隊負責人何春暉受訪時說,中國有很多傳統益智類玩具游戲都可以做適老化改造。老人玩具的特點主要是簡單、好玩,要有一定的競爭機制,能讓老人從中找到樂子,進行社會交往,“有的游戲高手,還能從中找回退休脫離社會身份后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中國銀發經濟玩樂賽道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更多企業躍躍欲試,試圖與老齡化建立聯系,在銀發玩樂經濟中分得一杯羹,但目前真正投入的企業仍是少數。
來源:銀發產業研究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