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4月8日電 (王牧雨)位于甘肅省中部西南面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和甘肅省兩個民族自治州之一,也是古絲綢之路南道要沖、唐蕃古道重鎮、茶馬互市中心。8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改革進行時 縣區在落實”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臨夏專場,臨夏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毛鴻博攜臨夏縣、永靖縣相關負責人,向大家揭秘曾是深度貧困地區的臨夏州,如何逆襲蹚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圖為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的洮黃交匯處。(資料圖)臨夏州文旅局供圖
作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縣,臨夏縣以“農為基、工為徑、旅為媒、食為介”,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帶書寫產業奇跡。
數據顯示,該縣近四年投入3.3億元扶持資金、30.9億元金融貸款,建成3個“萬頭牛”、4個“萬只羊”鄉鎮,帶動2萬戶農戶年均增收5000元,高原蔬菜種植面積達28萬畝,年產值17.5億元。
圖為臨夏東鄉貢羊在山間吃草。(資料圖)東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更令人矚目的是,工業突破成為“加速器”,總投資96.2億元的臨夏綜合物流園、大健康產業園、農特產品加工產業園、建材產業園已吸引華熙生物、浙江運達等行業龍頭入駐,202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3.2%,躋身全省前十。
據臨夏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俊平介紹,縣內三大美食基地年納客120萬人次,縣外1萬余家餐飲門店遍布東南亞、中東,年營收超60億元,更將2億元本地農特產品推向世界。“農業打底、工業增值、文旅賦能、美食破圈”的全鏈融合模式,讓曾經的脫貧縣連續四年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4年位列全省第12位。
黃河流經107公里的永靖縣,給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雙重命題”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據永靖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孟帥臨透露,該縣近三年造林24.7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813平方公里,黃河臨夏段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成為甘肅唯一獲此殊榮的河段。
生態優勢正轉化為發展勝勢。永靖縣在蘭州一小時經濟圈內打造“新能源+文旅”雙引擎。光伏裝機容量達1073兆瓦,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加速集聚;炳靈寺世界文化遺產、劉家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等“四張名片”串起黃河三峽旅游帶,2024年接待游客637萬人次,旅游收入35.44億元,增速均超34%,簽約82.25億元招商引資項目,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實現良性互動。
圖為臨夏縣鄉村景觀。(資料圖)臨夏縣委宣傳部供圖
同時,臨夏州以“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支點,構建“全域全季”旅游格局。臨夏縣的太子山自駕游廊道串聯7個鄉村旅游示范村,永靖縣的“黃河三灣”“黃洮交匯”成為網紅打卡地,更有《黃河安瀾》等文藝作品。
“我們不僅賣風景,更賣體驗。”孟帥臨介紹說,永靖縣開發冰雪運動、研學旅行、精致露營等新業態,推動游客從“一日游”向“多日游”轉變,2024年過夜游客占比提升至45%。
會議還介紹了積石山災后重建工作。目前,臨夏已投入174.8億元資金打造“新積石山”,10190戶重建住房、21所新建學校、40個衛生項目如期交付,更以“一圈一棚一股一貸一崗”模式重構產業版圖,讓災區群眾在廢墟上建起幸福家園。(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