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夏縣坡頭鄉千畝梨園迎來盛花期,雪白的梨花競相綻放,放眼望去,整個山坡仿佛被一層雪毯覆蓋,美不勝收。
坡頭鄉馮魏村村民馮林順家種了2畝地的啤特果,從事這份“甜蜜事業”已有8年。“今年的啤特果花蕊比較好,預計是個豐收年。我有2畝啤特果地,一年收入4000多元,林下還可以種植玉米、大豆、土豆等農作物。”馮林順說。
據了解,在坡頭鄉,啤特果種植已成規模,92%的群眾參與其中,種植面積達2582畝,且果樹大多處于盛果期。這里的啤特果因種植歷史悠久、果實個大味美而遠近聞名。近年來,坡頭鄉積極探索多元發展模式,鼓勵群眾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產業,形成“果+林+養”的立體化產業格局。目前,啤特果年綜合產值達800萬元,成為全鄉的主導產業,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融入全縣啤特果飲品、食品、化妝品全產業鏈發展布局,持續強化果農培訓,推進果樹改良,暢通銷售渠道,實現豐產豐收,更好促農增收。”坡頭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邱平海說。
近年來,臨夏縣將發展特色林果產業作為“牛羊菜果薯藥菌花”八大特色支柱產業之一,持續擴大啤特果種植面積,以漫路、坡頭、榆林、紅臺等鄉鎮為核心,輻射帶動尹集、刁祁、韓集、營灘等鄉鎮,形成總面積7.5萬畝的種植規模。其中,盛果期面積2.89萬畝,年產量達1.13萬噸,年產值2090萬元,成為全縣第二大林果產業。
今年4月,在臨夏經濟開發區東西協作濟南產業園區內,隨著華熙生物啤特果全產業鏈項目進入設備調試階段,標志著臨夏縣啤特果產業實現從田間種植到全產業鏈發展的跨越升級。臨夏縣通過深耕啤特果產業,既讓林果扮靚山川、改善生態,又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之路。(謝平林 陳雯雯)
來源:臨夏縣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