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與目標
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的農業省份,鄉村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核心支撐作用。鄉村振興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舉措,而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則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基礎。然而,當前寧夏鄉村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傳統農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比較高,產業鏈條較短,品牌競爭力較弱。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寧夏鄉村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寧夏鄉村產業發展現狀進行系統梳理,全面分析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精準識別制約其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矛盾,進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發展路徑和政策建議,推動寧夏鄉村產業向集約化、融合化、品牌化方向升級,實現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寧夏鄉村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產業規模與結構
寧夏的優勢產業較為突出,枸杞、葡萄酒、奶產業、肉牛灘羊等特色農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占比超過60%。然而,傳統種植業在產業結構中仍占據主導地位,占比約為45%。同時,產業結構存在失衡問題,第二產業加工轉化率不足25%,第三產業融合度較低,休閑農業和電商在產業中的占比不足10%。
(二)區域布局與效益
寧夏已形成了一些特色區域集聚效應,如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中衛硒砂瓜基地、吳忠肉牛養殖帶等,這些區域通過規模化發展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縣域之間的協同發展不足,未能充分發揮區域間的互補優勢。此外,寧夏農業勞動生產率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0%,農產品附加值低于周邊省份15% - 20%,整體效益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關鍵短板
寧夏鄉村產業存在產業鏈短的問題,深加工技術相對薄弱。以枸杞產業為例,枸杞精深加工產品在枸杞產品總量中的占比不足30%。同時,品牌建設滯后,僅有“寧夏枸杞”“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等少數品牌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大部分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有限。
三、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
政策紅利: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給予政策傾斜,寧夏被列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這些政策為寧夏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發展機遇。
市場需求升級: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對健康食品、有機農業的需求不斷增長。寧夏具有獨特的生態優勢,能夠滿足市場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科技賦能:數字農業、種業創新等領域的發展為寧夏鄉村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例如,寧夏大學的枸杞基因庫為枸杞產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數字農業技術的應用有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二)挑戰
要素制約:寧夏鄉村產業發展面臨土地碎片化問題,不利于規模化、集約化生產。金融支持不足,涉農貸款在總貸款中的占比僅為18%。人才流失率較高,超過30%,導致產業發展缺乏高素質的人才支撐。
市場競爭:寧夏鄉村產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同質化產品較多。以枸杞產業為例,寧夏枸杞面臨來自新疆、甘肅等地低價產品的競爭,市場份額受到一定影響。
四、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矛盾
(一)產業融合度不足
寧夏第一產業規模較大,但整體競爭力不強;第二產業發展較弱,且技術水平不高;第三產業發展較為分散,未能形成集聚效應。這種產業融合度不足的狀況制約了鄉村產業的協同發展和整體效益提升。
(二)產業鏈條短
寧夏鄉村產業以初級產品生產為主,精深加工技術相對落后,部分關鍵技術依賴外部引進。例如,葡萄酒釀造設備進口率達60%,導致產品附加值較低,產業鏈增值能力有限。
(三)品牌溢價能力低
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滯后,缺乏統一的品牌規劃和管理,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認可度不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形成品牌特色和競爭優勢,品牌溢價能力較低。
(四)要素保障機制不健全
土地流轉率不足35%,限制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規模化經營。農村金融產品單一,無法滿足鄉村產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金融對產業發展的支持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五、高質量發展路徑與政策建議
(一)優化產業布局,強化區域協同
構建“一核三帶多園”的產業發展格局,以銀川都市圈為核心,打造沿黃生態農業帶、中部草畜產業帶、南部特色經濟帶,并建設2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推進“一縣一業”發展模式,如紅寺堡區聚焦葡萄酒產業,鹽池縣深耕灘羊產業,實現區域特色產業的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二)延伸產業鏈,推動三產融合
在第二產業方面,加強產業升級,建設枸杞功能性食品、冷鮮奶加工等高附加值生產線,目標是到2025年將加工轉化率提升至40%。在第三產業方面,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發展“葡萄酒 + 文旅”“枸杞 + 康養”等融合模式,打造5條鄉村產業融合示范帶,促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三)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
實施“品牌強農”工程,整合“寧夏枸杞”“六盤山牛肉”等品牌資源,建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體系,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拓展“雙循環”市場,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設立寧夏農產品展銷中心,推動跨境電商試點,擴大農產品市場份額。
(四)強化要素保障
在土地改革方面,推廣“三權分置”制度,試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在金融創新方面,設立鄉村產業振興基金,推廣“枸杞貸”“灘羊貸”等特色金融產品,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在人才引育方面,實施“新農人”培養計劃,與高校合作定向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五)政策創新與機制保障
建立“負面清單 + 正向激勵”制度,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進入生態脆弱區,引導產業綠色發展。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搭建全區農業大數據平臺,實現農產品產銷精準對接,提高產業運營效率。
六、結論
寧夏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應以“特色化、融合化、品牌化”為主線,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延長產業鏈條、強化要素支撐等措施,構建“科技賦能 + 生態優先 + 文化融合”的現代化鄉村產業體系。在政策層面,需注重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以試點示范帶動全域升級。未來研究可進一步關注鄉村產業發展的動態變化,深入探討政策實施效果的評估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趨勢,為寧夏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