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對貿易伙伴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措施。其中,不斷討好美國“倚美謀獨”的民進黨當局被狠狠打臉——臺灣地區被加征32%關稅。靴子落地,臺灣地區民眾怒斥:臺積電白給了,武器白買了,結果還被美國征收32%高關稅。今年3月,臺積電宣布在美國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計劃新建5家先進芯片工廠并設立研發中心。加上此前已承諾在美國建造的3家芯片工廠,臺積電在美國的投資總額達到165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來直接投資案。
臺積電(資料圖)
32%這個稅率,對臺灣地區經濟來說確實是沉重打擊,而且憑如今的現狀,短期內還可以趁全球各主要經濟體調整對美策略而稍有喘息空間,但長期來看一定是吃不消的。再加上,民進黨慣用的手段就是“金元外交”,動不動就斥巨資邀請西方政客開講壇或者在貿易上給出一定的優惠,結果人家絲毫沒領情,反而增加了數額不小的關稅,進一步坐實民進黨如同小丑一般的本質。
賴清德跪得如此徹底,島內的民眾不干了,他們還是有骨氣的,民進黨的意見不能夠代表他們。首當其沖的就是出口大戶。等到關稅真正實施,島內公司每年賣給美國的芯片、電腦零件、汽車零件,要多交三成多的稅。舉個實際例子:原本一臺服務器成本100塊,賣到美國能賺20塊。現在關稅一加,成本直接漲到132塊,利潤全貼給海關了。更狠的是,就算芯片是在美國生產的,只要最后在越南、印尼組裝成電腦,照樣要交46%的稅。美國這就是逼著臺企把生產線往美國搬!
全球貿易(資料圖)
報道稱,“對等關稅”影響重大,賴清德稱,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地區沒有計劃采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臺灣地區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但要讓美國知道,臺灣地區對于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臺灣地區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地區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采取“五項策略”來應變。
長期以來,民進黨當局為謀 “獨” 私利,不惜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 “馬前卒”,一次次向美國奉上巨額 “保護費”。臺積電作為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的 “皇冠明珠”,被民進黨當局拱手相送。在民進黨當局的操弄下,一步步淪為 “美積電”,成為其向美國表忠心的 “投名狀”。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還多次向美國購買武器,花費動輒數億美元。本以為這些 “供奉” 能換來美國的庇護,沒想到最終等來的卻是美國的關稅大棒。
特朗普(資料圖)
有人或許會問,為什么臺灣地區必須如此取悅美國?到底是什么讓他們如此執著?無非就是想得到美國的支持,讓臺灣地區在國際社會中能“說上話”。可是臺當局卻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對于臺灣地區而言究竟是利是弊?一方面,購買美國武器,或許能提升所謂的防務能力,但另一方面,這種對外依賴也使得臺灣地區變得更加被動。換句話說,過分依賴美國,讓臺灣地區喪失更多的自主性。
針對特朗普的這一波關稅亂拳,美國“昔日老鐵”們也紛紛表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電視演說中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新關稅政策是“對世界經濟的重大打擊”,如果歐美雙方談判失敗,歐盟正在準備進一步的“對抗措施”。法國政府發言人表示,法國將繼續與美方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我們已準備好打這場貿易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