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威脅與市場震蕩"如果中國不撤回34%的反擊關稅,美國將對進口到中國的商品征收額外50%的關稅。"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這一表態,成為2025年全球貿易戰的又一沖突點。這位美國總統在"真相社交"平臺連續發文,將關稅武器化推向新高度:"所有與中國就其要求的(關稅)會談相關的談判都將被終止!"。這種"最后通牒式"的外交施壓,直接導致道瓊斯指數當周暴跌9.2%,半導體板塊市值蒸發1200億美元,印證了其"關稅戰沒有贏家"的客觀規律。
中國外交部的戰略定力面對美方壓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上回應:"美方濫施關稅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經濟霸凌。"這一表態被駐美使館同步翻譯成英文發布,在X平臺獲得超50萬次轉發,形成國際輿論場的"中國聲浪"。林劍特別強調:"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其措辭既延續了"不惹事不怕事"的傳統立場,又通過"必將奉陪到底"的新表述劃出底線。
關稅武器的多維對抗特朗普在威脅加稅時強調:"我們負債36萬億美元是有原因的",試圖將經濟民族主義包裝成"債務解決方案"。這種將國內問題國際化的策略,與其對以色列加征17%汽車關稅、對日本實施24%"對等關稅"形成政策閉環。中國則以精準反制回應:對美340億美元商品實施34%報復性關稅,覆蓋大豆、汽車、醫療器械等77個產業類別,直接沖擊美國中期選舉12個關鍵州的農業基本盤。
全球秩序的應激反應當歐盟提出"零對零"關稅協議時,特朗普反嗆"歐盟的成立確實是為了損害美國貿易",暴露出其重塑貿易規則的深層意圖。這種單邊主義引發連鎖反應:日本內閣測算顯示,美國關稅組合拳將導致其GDP增速下降0.8%,汽車產業損失達87億美元;倫敦富時100指數單日跌幅超4%,創2023年能源危機以來最大跌幅。而中國通過中歐班列運能提升43%、對東盟出口增長31%,構建起"去美國化"的貿易新通道。
話語權爭奪的新維度在這場關稅博弈中,雙方都意識到輿論戰的重要性。特朗普選擇在會見以色列總理時宣布關稅政策,試圖塑造"全球貿易警察"形象;中國則通過駐美使館的英文聲明直擊要害:"如果美國要戰爭,中國都做好了奉陪到底的準備",其中"戰爭"(war)一詞的選用,在西方輿論場引發強烈震動。這種話語對抗的背后,是28nm芯片良率突破92%、數字貨幣結算額達780億美元的技術底氣支撐。
歷史的十字路口當前貿易戰已演變為規則制定權的終極較量。特朗普聲稱"可能采取永久關稅"的表態,與其在TikTok事件中要求"50%股權置換"如出一轍,暴露其"規則破壞者"本質。而中國通過建立352項技術標準的貿易壁壘預警庫、發起14項WTO貿易救濟調查,正在為多邊貿易體系坍塌準備"中國方案"。正如外交部所言:"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但歷史經驗表明,每次全球貿易秩序重構都會催生新的領導者——這場以關稅為表象的博弈,正在書寫21世紀經濟秩序的新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