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病人吃不起藥了?苦日子要來了?
美國藥價比別的國家貴好幾倍,這事兒早就人盡皆知了,美國雖然有比較完善的醫療體系,但是看病吃藥依然是大問題。
本身美國在醫藥這方面的問題就很棘手,還有待優化,但特朗普政府最近卻宣布了一項政策,不僅讓美國,讓全球的醫藥行業都炸開了鍋。
7月上半旬,特朗普宣布可能將對進口藥品征收200%關稅,理由是讓美國制藥業重新偉大。
特朗普這個消息一放出來,市場瞬間震動。但中國醫藥企業的反應卻出奇淡定,甚至有人直接放話:“愛買不買。”
所以,這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場政治博弈,還是真的想改變美國醫藥行業的困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嗎?
我們先來說說美國藥價面臨的困局,眾所周知,美國是全球藥價最高的國家之一。
比如同樣的胰島素,在美國賣300美元,在加拿大只要30美元;同樣的抗癌藥,美國患者支付的費用可能是歐洲的3倍。
這種差距并非偶然,而是美國醫藥市場長期壟斷、專利保護過嚴、中間商層層加價的結果。
特朗普的200%關稅,表面上是想逼跨國藥企把生產線搬回美國,降低藥價,就像特朗普想讓制造業回流的操作是一樣的。
但問題在于,美國本土制藥成本極高。建一座符合美國FDA標準的藥廠,動輒需要數十億美元,耗時起碼要5年以上。
即便有些個企業愿意搬回去,這個最終的成本還是會轉嫁給患者的。
再看看數據,美國90%的活性藥依賴進口,其中60%來自中國,如果真的一刀切加稅,短期內只會讓藥品更貴、更短缺。
所以特朗普所謂的讓美國制藥業再次偉大,看起來就是一句空話。制藥業能不能重新偉大,這事兒還得劃個問號,但不用劃問號的是,美國的藥價還得漲一漲。
所以,這場藥品關稅戰更像是一場政治秀,并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以上也不難看出,美國藥價高的根源在于制度,不是供應鏈。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中國醫藥企業不僅沒慌,反而股價逆勢上漲,原因很簡單,中國在全球醫藥供應鏈中的地位,短期內難以替代。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美國的制藥原料是嚴重依賴中國供應的。這些基礎化學品是制藥的原材料,沒有它們,美國藥廠連生產線都開不起來。
哪怕特朗普定的關稅再高,美國藥企也得買這些原料,否則連仿制藥都生產不了。
中國一些創新藥企業的主要盈利模式是知識產權授權,并不是直接出口藥品,所以關稅對中國的影響是微乎其微。
2024年,中國的企業的原研藥達到了700多款,這是第一次中國原研藥超越了美國,達到世界首位。
也是2024年中國創新藥品的對外知識授權交易額達到了519億美元,全球的藥廠從中國引入的高價值分子占比已經來到了31%。
當然,部分中國企業也早已在海外布局,很多制藥公司在美國有建廠,直接繞開關稅壁壘。
所以,當國內網友調侃“愛買不買”時,背后其實是產業鏈的底氣和多元布局的實力。
不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針對中國,而是對所有進口藥品無差別打擊,這讓歐洲、印度等地的藥企陷入兩難。
歐洲巨頭如拜耳、諾華,可能會選擇妥協,加大在美國的投資,畢竟美國市場利潤豐厚,他們不愿輕易放棄。
但印度藥企的態度截然不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藥出口國,藥品供應大多都依賴本土生產。
印度方面已明確表示:“美國若對藥品加征關稅,將最終損害美國民眾利益。”
美國目前已有上百種藥物短缺,包括抗生素、抗癌藥等關鍵品種,如果關稅導致供應鏈斷裂,短缺問題只會雪上加霜。
到時候,受苦的不是中國或印度企業,而是美國的普通患者。
雖然特朗普的決定稱,這個關稅不會一下子開始執行,可能要先從那些低的關稅開始,然后慢慢往上走,最高的那個關稅是200%。
特朗普政府的意思是要用一年多(18個月)的時間讓制藥廠做一些準備,大概就是讓制藥廠到美國來辦廠,讓制藥業回流。
但這中間還有一個美國中期選舉,到時候是什么情況,假設民主黨已經拿下了國會,那特朗普這個關稅是否會執行,這很難說。
這么看來,這場關稅戰的結局,很可能是一場多輸的局面。
對美國來說,短期內藥價可能不降反升,即便部分企業遷回本土,成本上漲最終仍會由患者買單。
美國面臨更大的外部不確定性是,歐盟和印度已經開始準備對特朗普此前的關稅政策進行報復。
歐盟擬對72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稅,印度也可能提高很多方面的關稅。
一旦貿易戰升級,通脹可能會導致美國物價上漲,這會讓普通人的生活更加艱難。
對中國而言,影響相對有限,但并非毫無風險。如果美國未來在生物制藥領域加速去中國化,長期來看可能削弱中國企業的市場地位。
不過,醫藥行業的特殊性在于,技術可以封鎖,但供應鏈很難瞬間切斷,只要中國保持成本和質量優勢,美國就很難徹底擺脫依賴。
特朗普的200%醫藥關稅,更像是一場政治豪賭,而非經濟良策,它試圖用關稅大棒逼企業回遷,卻忽視了醫藥行業的全球性。
目前的醫藥行業,從原料、生產、市場,早就已經深度綁定,強行割裂只會讓問題更復雜。
對美國患者而言,這場博弈的代價可能是更高的藥價和更緊張的供應;對全球藥企來說,則是被迫選邊站的無奈。
而中國,因為供應鏈優勢和靈活布局,反而成了最淡定的旁觀者。當然,中國也不一定啥損失都沒有,畢竟特朗普政府不知道又會有什么變數。
最終,這場“關稅戰”的贏家或許只有一個——政治口號。
至于真正的問題解決?恐怕還得另尋他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