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海南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中外師生們攜手走進五指山市,感受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
活動期間,五指山市到處洋溢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國際學生們身著統一文化衫,在當地村民的熱情引導下,開啟了一場跨越語言與文化的交流盛宴。
據介紹,本次“感知中國行·走進三月三”實踐活動,是學校深化國際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和生動實踐,通過“黨建+海南傳統文化”的模式,將課程思政與文化體驗深度融合。這不僅是一場民族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文明互鑒的生動實踐。未來學校將繼續依托海南自貿港與海南民族文化資源,讓國際學生在感知中國的過程中,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參與者與傳播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青春力量。
多元體驗,觸摸非遺文化脈搏
在毛納村黎苗族歌舞表演區,竹竿舞、打柴舞的節奏韻律感染著每一位參與者,學生們紛紛加入舞陣,與村民共舞,感受“以舞傳情”的民族表達方式;傳統服飾展示環節,黎錦苗繡技藝大賽中,黎族阿婆詳細講解服飾上的圖騰符號與織繡技藝,國際學生驚嘆于黎錦“穿針引線皆故事”的文化內涵;民俗傳統活動體驗區,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競技比賽,讓學生們在競技中感受節日的歡樂,同時也感受到了國際體育精神的共通性。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經緯交織的織錦技法,指導學生親手嘗試簡單圖案的編織。在與文化傳承人的直接對話中,學生們深入了解了黎苗族文化保護的現狀。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李云初表示:“每一根彩線均象征著文化的聯結,使我得以親身體驗黎族千年文化傳承的智慧?!?/p>
生態與發展并重,見證中國鄉村蝶變
活動不僅聚焦文化傳承,還融入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實踐。地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的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如同一塊翡翠,鑲嵌在青山綠水間。國際學生們跟隨講解員考察熱帶植物與生態保護成果,直觀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參觀鄉村振興示范點時,大家看到黎苗族村寨在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旅游融合方面的成就,深切體會到中國鄉村發展的蓬勃活力。
“竹筒飯的清香、黎錦的絢麗、村民的笑容,這些都是中國文化最生動的解讀。”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林晗在活動結束后表示,“此次活動加深了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理解?!?/p>
以文化為橋,搭建中外交流新平臺
活動的最后,國際學生們觀看了“三月三”活動主會場閉幕式暨文藝演出,與各族群眾共同感受“三月三”的歡樂氛圍,在歌舞交融、文化互動中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國際學生們沉浸其中,不時用手機記錄精彩瞬間。大家更是主動走上舞臺,現場學習起簡單的民族舞蹈動作,與身著民族服飾的演員合影留念,在歡聲笑語中體驗文化互動的樂趣。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海南‘三月三’活動,現場的歌舞表演太震撼了!每一個節目都像在講一個生動的文化故事,讓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來自巴基斯坦的宋懷安興奮地分享道。
(海南醫科大學供圖)
(中國日報社海南記者站 陳博文)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