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固廢”到“再生”,將垃圾變為資源,在環保科技型企業中已成為現實。在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中,普定縣持續把綠色低碳循環經濟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壯大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后勁,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新活力。
在位于工業園區的貴州智慧快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內,噴涂石膏生產線正不停運轉。經過烘干、煅燒、包裝等一系列程序后,石膏成品便出爐了。隨后,它們將被投放市場,其價格最高可賣到6000元/噸,而該公司生產的原材料源于周邊電廠生產所產生的固體廢料。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來自普定盤江電廠固廢——脫硫石膏,通過脫硫石膏加工新型環保建材,每年可以大概處置20萬噸到40萬噸的脫硫石膏。”貴州智慧快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憲露說。
圖為堆放石膏的庫房。
“脫硫石膏是通過熱蒸汽烘干,煅燒成我們的半成品、成品,出來的產品有工裝系列、家裝系列,相當于我們變廢為寶,把固廢通過處置加工成我們新型環保建材。”王憲露介紹,該固體廢料名為二水硫酸鈣,是一種工業固體廢料。作為一家新型材料生產企業,貴州智慧快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引進歐洲石膏技術,并進行改良創新,采用先進煅燒技術,注入專利工藝與配方,生產出優質環保墻體噴涂石膏材料,年產噴涂石膏能力為50萬噸,年產值數千萬元。實現綠色環保的生產目標,原材料的利用只是一個方面。在工業園區,熱蒸汽的投入使用更為企業生產提供了便捷的動力。
現在,普定縣工業園區內擁有安順電廠、盤江電廠兩大發電廠。利用電廠發電產生的余熱,再轉換成熱蒸汽進行輸送,為企業生產降低了成本。“以前是傳統的燃油鍋爐,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成本。用熱蒸汽代替燃油鍋爐的話,可以節約20%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我們公司運營成本。”王憲露說。
圖為搬運石膏。
在工業園區,“變廢為寶”的企業不只有這么一家。貴州鑫金隆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將醫療機構未被污染輸液瓶(袋)的回收處置,生產出再生塑料片料、再生塑料顆粒等產品,并將其售賣至下游企業,生產出垃圾桶、垃圾袋等生活用品,該公司現已與貴州省300多家醫院簽訂了協議,實現了固體廢棄物的再利用。
現在,普定縣工業園區現已構建一條“工業廢棄物資源化、電廠余熱蒸汽化、低品位礦產新生化——新型建材制造——資源再循環”的綠色閉環,深度優化能源利用結構,引領清潔低碳的發展潮流。(文/圖 林倚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