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
城市噪音污染
已成為困擾居民生活的“新型慢性病”
交通轟鳴、工地施工、商業擴音
這些看不見的“噪音妖怪”
正在暗流涌動
幸好我們有“噪聲偵探”!
監測設備逐件檢查是否齊備,帶上升級的執法儀,“噪聲偵探”馬鵬來到反映受到噪音滋擾的居民家進行檢測,對噪音進行溯源定位。
廣東省廣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輻射與物理監測室工程師-馬鵬:
這個執法儀配有聲紋識別模塊,更能幫助我們去識別和判斷噪聲來源。廣州近些年來關于噪聲的投訴每年都有20余萬例,城市越大噪聲問題也就越發突出,增設聲紋識別以及溯源能力能更好為噪聲污染防治提供技術幫助。
自來水進入水管時產生的水錘效應,是住宅樓噪音的來源之一,因為特征較為明顯比較容易定位溯源。但隨著現在生活的聲音來源越來越復雜,馬鵬正和同事一起建立一個廣州獨有的聲紋庫,到不同的環境,比如濕地、居民區、以及大馬路收集聲音樣本,建立數據庫以后,對比識別噪音來源就更容易。
目前廣州一共設有20個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每天收集到的超過20萬條環境聲監測數據,都需要馬鵬和同事們每天審核。不過,聲音數據的收集容易受干擾,他們還要定期巡查監測站周邊環境,排除異常數據。
新科技應用讓馬鵬對噪音的監測更為方便,但他認為最重要還是為市民營造更舒適的聲環境。通過監測找到噪音的來源,從而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廣東省廣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輻射與物理監測室工程師-馬鵬:
廣州白云站是在2023年底正式建成的,就是白云路的監測點位。從2024年一整年的監測結果反饋來看,它的夜間達標率比較糟糕,例如汽車行駛通過造成胎噪,所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越秀分局采取了全路段鋪設降噪瀝青,從鋪設的結果來看,對比我們之前整年的數據,大概是下降了三個分貝,以后可能還有一些更新的科技方法去優化我們的環境,提升生活水平。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編輯 | 李穎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