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彭博社4月9日報道稱,根據一份新的國會證詞,美國海軍最新的“福特”級航空母艦“約翰·f·肯尼迪”號(John F. Kennedy CVN-79)原定于今年7月交付,但由于用于從甲板下的彈藥升降機以及飛機發射和回收系統存在長期未解決的“關鍵挑戰”,可能無法如期交付。
美國海軍官員周二在為參議院武裝部隊海上力量小組聽證會準備的證詞中提及了此事,盡管耗資129億美元的“肯尼迪”號航母的建造工作已完成95%,造船商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II)也已簽訂合同,將于7月交付該艦,但“巨大的壓力”使美國造船廠能否如期交付航母產生了疑問。
今年3月份,“肯尼迪”號航母的近照社交媒體
航空母艦項目執行官員,海軍少將凱西·莫頓這樣回應此事:“美國海軍和HII美國海軍和HII高度關注這一交付計劃,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獲得一艘有戰斗能力的艦艇、水手和空中作戰聯隊,海軍和行業團隊吸取的所有教訓都運用于建造中?!?/p>
“約翰·F·肯尼迪”號航母是美國海軍“杰拉德·R·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二號艦,該艦2015年7月20日在亨廷頓·英格爾斯集團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鋪設龍骨,2019年12月7日舉行洗禮命名儀式。今年3月份的近照顯示,在下水5年04個月后“肯尼迪”號航母終于拆掉彈射器工棚,證明其4條電磁彈射器安裝完畢。
當時該艦計劃于2022年交付,但此時美國海軍計劃在該艦上進行所謂“雙階段”(Dual-phase)交付,即由造船廠完成基本的艦體、動力等大部分建造和測試后先行交付,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在CVN-68“尼米茲”號退役和“肯尼迪”輔以之間出現明顯空窗,但此時的航母僅具備基本作戰能力,仍有很大一部分額外的系統設備和相關能力需要在交付之后再行返回船廠進行測試、調整與修改升級,例如F-35C的完整搭載使用能力。
當下,在美國11艘現役航母中,有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該級航母的首艦“尼米茲”號的母港位于基策普基地。美國海軍表示,“尼米茲”號將于2026年4月轉移至諾???,開始為期數年的退役過程。
據美國《星條旗報》網站3月25日報道,美國海軍將花費多達3億美元對基薩普海軍基地進行現代化改造,使其成為新的“福特”級航空母艦在太平洋地區的首個母港。
美國海軍上周說:“海軍打算用較新的‘福特’級航母‘約翰·肯尼迪’號取代一艘較老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并升級基策普海軍基地的配電系統,以支持新的‘福特’級航空母艦”?!澳崦灼潯奔壓侥腹╇婋娎|的電壓為4160伏,而“福特”級航母所需的電壓是這個數字的3倍多,即13800伏。
美國法律規定美軍“必須擁有11艘航母”。如果“尼米茲”號航母退役之時,“肯尼迪”號仍未入列,美軍將不得不效仿“福特”級一號艦“福特”號,“法定服役”這艘“肯尼迪”號航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