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在麥凱恩研究所主辦的一場論壇上公開表示,由于中國海軍的飛速崛起,讓美國海軍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除此之外,他還指出,中美在艦艇的建造速度上已拉開較大差距,潛艇方面他說美國每生產1.4艘,中國就可生產2艘。水面艦艇方面,中國每年建造數量為6艘,而美國僅為1.8艘,差距約為3.33倍。這使得中國海軍迅速縮短與美國的差距,美國的優勢正在一步步被壓縮。同時,帕帕羅還公開炒作中國威脅論,稱解放軍訓練的深度和廣度的變化是“非線性的”,這讓他常常“夜間驚醒”或“夜不能寐”。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
實際上,中國海軍雖然近些年迅速崛起,在造艦速度上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但從整體上來看,中國海軍造艦的速度并沒有完全拉開與美國的差距,美國海軍近些年同樣下水了不少艦艇。在前面我們發布的一篇題為《不要被騙了,美上將口中的中美造艦差距,只是糊弄小白的障眼法》的文章中我們就詳細分析了中美海軍自2010年以來,中美海軍分別建造了多少艦艇,總噸位是多少,得出這樣的結論。
自2010年以來中國海軍一共下水或服役了3艘航空母艦、4艘052C型驅逐艦、37艘052D型驅逐艦、12艘055型驅逐艦、42艘054A型護衛艦,2艘054B型護衛艦,50艘056A型護衛艦、22艘056型護衛艦(已經全部提前退役移交海警)、4艘075型兩棲攻擊艦、1艘076型兩棲攻擊艦、7艘071型船塢登陸艦,共計184艘水面主力作戰艦艇,總噸位大約為132.5萬噸。
而美國海軍自2010年以來,一共下水或服役2艘航空母艦(分別為福特號和肯尼迪號)、20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3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3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9艘“圣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38艘“獨立級”和30艘“自由級”瀕海戰斗艦,共計105艘水面主力作戰艦艇,總噸位大約為101萬噸。
從數據上來看,中美過去15年建造的水面艦艇總數差距為79艘,總噸位差距為31.5萬噸,美國海軍建造的艦艇平均噸位大約為9600噸,而中國海軍建造的艦艇平均噸位大約為7200噸,美國海軍的單艦平均噸位比中國海軍多大約2400噸。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建造的艦艇總體上以大噸位和遠洋艦為主,中國海軍建造的艦艇平均單艦噸位則略小。且也沒有像帕帕羅所說那么大的差距。如果按照他的說法,美國過去15年建造了105艘水面主力作戰艦艇,中國海軍將要達到大約350艘的規模。
所以,從中美過去15年的造艦速度上來對比,實際上中國海軍并沒有拉開與美國海軍多大的差距,美國海軍的發展依舊強勢,中國海軍最大的優勢就是過去15年下水或服役了53艘驅逐艦,而美國海軍僅建造了23艘。同時美國海軍過去15年還退役了13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相當于15年正向增長了10艘,而中國海軍過去15年也退役了13艘051型驅逐艦,但正向增長高達40艘,比美國多增加了30艘,這使得中美在驅逐艦的數量上逐步在縮小。
不過在航空母艦和兩棲艦的發展上,中美差距依舊巨大,特別是航空母艦上中國海軍雖然在過去15年服役或下水了3艘航母,而美國為2艘。但美國建造的兩艘航母均為核動力超級航母,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我國的則全部為常規動力航母,前兩艘還沒有彈射器,三艘航母的總噸位僅與美國兩艘相當,且作戰能力差距還巨大。為此,帕帕羅的言論就是炒作中國威脅論,好像國會伸手要錢,以繼續擴大美國海軍的海上優勢,從而更好遏制中國海軍的崛起,也可以是說是“捧殺”,但我們必須認清現實。
那么中國海軍目前整體達到了何種規模呢?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海軍過去10多年的不斷追趕,其實力已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面作戰艦艇的總規模、總噸位和整體作戰能力已達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僅次于美國海軍。已經完全超越昔日的俄羅斯海軍,提升了中國海軍的綜合作戰能力,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大幅增長。
首先是航空母艦上,目前中國海軍一共擁有三艘航空母艦,其中遼寧艦和山東艦已經服役,福建艦尚在海試當中,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就能交付。其中遼寧艦的前身為前蘇聯建造的“瓦良格號”,與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同屬姊妹艦,蘇聯解體后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被烏克蘭繼承,最終被中國香港商人徐增平購入,并于2005年在大連造船廠進行現代化改造工作,經過7年的努力終于在2012年9月25日褪去銹跡斑斑的外衣,以全新的姿態加入中國海軍序列,至此中國海軍正式擁有了第一艘航母。
次年,中國海軍首艘國產航母正式開工建造(當時稱002型航母),2017年4月26日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2019年12月17日加入海軍序列,被命名為“山東”艦,舷號“17”,它的成功建造使得我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具備建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不過這艘航母的設計并沒有邁出太大的步子,整體上沿用了遼寧艦的設計方案,同樣采用常規動力和滑躍甲板,整體外觀、尺寸和總噸位基本不變,僅優化了艦島、內部艙室、機庫、武器系統等,使其艦載機搭載能力大幅增強。
但中國海軍的對航母的追求并不止于此,2022年6月17日中國海軍迎來了第二艘國產航母下水,并被命名為“福建艦”,舷號“18”。與前兩艘航母相比,福建艦的整體水平提升了一個臺階,其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采用3條電磁彈射,以及常規動力。它的成功建造,使得我國成為自二戰以來,在航空母艦發展上最接近美國的國家,它的出現讓我國從擁有航母到航母強國的跨越,其意義非常深遠。
第二是驅逐艦上。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中國海軍在過去15年時間里,一共建造了4艘052C型驅逐艦、37艘052D型驅逐艦、12艘055型驅逐艦,共計53艘。但中國海軍現裝備的還有早些時候建造的051型、052C型、052型、052B型、051B型、051C型和“現代級”驅逐艦,共計13艘。使得中國海軍的驅逐艦總數達到了66艘的規模,與美國在驅逐艦或巡洋艦上的差距被縮短到30艘以內,且差距還在進一步縮小。
不過就上述驅逐艦而言,早期建造的051型、052型、052B型、051B型、051C型和“現代級”驅逐艦整體水平并不高,這部分艦艇共計11艘。這些艦艇經過現代化升級以后,其作戰能力也僅與054A型護衛艦相當。也就是說起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艇主要由6艘052C、37艘052D和12艘055型驅逐艦構成,共計為55艘。不過這些艦艇并沒有完全服役,還有4艘055型驅逐艦和9艘052D型驅逐艦尚未服役,這些艦艇要想全部服役,預計要到2027年以后了。
這些驅逐艦中,055型驅逐艦整體水平最高,它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2500噸,相較于052D型驅逐艦增加了5500噸,跨度可以說是相當大。火力上它搭載有112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且可以實現通用發射,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上火力密度最高的驅逐艦。最為重要的是,它還能搭載鷹擊21型反艦彈道導彈,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上第一艘搭載反艦彈道導彈的艦艇,反艦能力大大增強,甚至具備對抗航母戰斗群的能力。
除此之外,它采用了高度隱身化的設計方案,艦體上的雷達系統、通信系統、電子干擾系統和各種天線等實現了高度融合,集成化、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更高。它的成功建造,也讓我國在驅逐艦的發展上走向了世界一流的位置。
第三護衛艦方面,由于我國海岸線漫長,海上貿易繁忙,為滿足近海防御、反潛、護航、警戒和訓練的需求,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護衛艦數量最多和規模最為龐大的國家,裝備有超過100艘各型護衛艦。 目前,中國海軍已下水或服役的護衛艦包括7艘053H2G型、2艘054型、46艘054A型、2艘054B型和50艘056A護衛艦,共計107艘。
第四兩棲艦方面,中國由于海岸線漫長、海外投資眾多、周邊爭端不少,最重要的是臺灣尚未解放。為滿足兵力投送能力,中國海軍近些年加強了兩棲作戰力量的建設。目前已經服役或下水4艘075型兩棲攻擊艦、1艘076型兩棲攻擊艦、8艘071型船塢登陸艦,2萬噸以上兩棲艦總數達到了13艘。在全球處于第二的水平,僅次于美國海軍。
所以,就整體上而言,中國海軍的早已今非昔比,水面作戰力量已處于世界第二的位置。但對比美國海軍我們差距依舊巨大,且新艦的建造速度并沒有像美國吹噓的那樣,與美國拉開很大差距,這一點我們必須正視,不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注:以上數據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2025年5月5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