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王八拳”一通亂砸,A股遭遇巨震。一家長期名不見經傳的獸藥公司——金河生物(002688.SZ)卻獨領風騷,逆勢上漲,成為近期市場上“最靚的仔”。4月1日開始,6個交易日內金河生物錄得5個漲停。
要知道,2016年以來,金河生物股價持續低迷,已近十年。公司3萬多戶股東,現在突然喜迎“潑天富貴”。
暴漲原因其實很簡單:4月1日,金河生物宣布對美國終端市場漲價。
這家公司,為什么這么剛?
金河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飼用金霉素供應商,而美國本土沒有飼用金霉素產能供應。
在漲價通知里,金河生物提到:“鑒于近期美國對原產于中國的部分原料藥產品加征關稅的政策前提,以及美國市場對金霉素預混劑產品的需求量較大且美國本土并無其他生產商,而公司為全球主要的金霉素產品供應商之一的現狀,為確保產品品質與服務不受影響,經慎重評估,決定漲價。”
金霉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產品,可以用于畜禽的傷寒、白痢等疾病,同時也可作為促進生長劑,添加到豬飼料中,在家禽、家畜保健和預防疾病方面有廣泛作用。
美國是畜牧業大國,肉類總產量占全球的19%。美國每年對金霉素的需求超過5萬噸,而其本土又沒有相關產能,只能高度依賴進口。
中國是生產金霉素的主力,供應了美國90%以上的金霉素。金河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飼用金霉素生產企業,年產能為5.5萬噸,占據全球50%市場份額。
不僅如此,金河生物2024年六期工程投產又新增6萬噸產能,進一步擴大美國市場占有率,還通過擴產降低單位成本,這樣同行里優勢更加突出了。
那么問題來了,美國有沒有可能在本土建設金霉素產能,避免被“卡脖子”呢?
很難。
首先時間上來不及。
金霉素產能建設需3-5年,包括設備采購、調試、認證等,但美國當前需求緊迫(年需5萬噸,90%依賴中國進口),即便立即啟動項目,短期內仍無法替代中國供應。
然后是環保政策。
金霉素生產過程中涉及危險化學品,美國多年來環保法規日益嚴苛,各州法律法規還各不相同,讓哪個州建?就算特朗普“一聲令下”,州政府也未必聽你的建廠。所以,金霉素在美國建廠難度很大。
再然后是成本。
金霉素本身利潤率就低。2024年前三季度,金河生物凈利率6.82%,完全依靠規模效應獲利。成本端稍微上升就會陷入虧損。
美國人工和能源開支遠高于中國,在美國建廠是純粹虧損。
此外還有技術壁壘。
金河生物有自己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技術發明和專利授權有38項。生產端已經采用智能化燈塔工廠。產品已經通過認證進入包括北美、歐盟、東南亞、拉美在內的全球幾乎所有主流市場。
美國要把這套從技術到生產再到認證的流程全部走完,還不知道要花多久。
不過,客觀講,金河生物漲成這樣,其實也是非理性的。
目前,金河生物市盈率已經達到57倍,是A股農林牧漁整體市盈率(26.71)的兩倍多。
但公司基本面很孱弱,2020年到2023年,連續三年業績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利潤同比增長10.38%,達到1.14億元,但依然比2019年同期少近20%。
對美國漲價,能轉化成利潤嗎?
可能性極低。道理很簡單,如果能漲價,不是早就漲了嗎?
事實上根本漲不動。金霉素確實能卡美國畜牧業的脖子,但問題是,金河生物的美國客戶們,此刻也在虧損邊緣掙扎,無法接受成本繼續攀升。
美國農業近年持續蕭條,2024年美國農業凈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5.5%,連續兩年下降。具體到畜牧業:據美國主要牛羊養殖者協會,過去五年全美共有10.7萬家畜牧場消失,年均倒閉超過2.1萬家。
關稅大棒之下,最有可能的結果是:
金河生物被迫漲價,更多的美國中小牧場無奈破產,金河生物則永遠失去了這部分客戶。
全球化的世界,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試圖粗暴割裂的行為,沒有誰贏,只有雙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