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特朗普對中國已經是加征了20%+34%+50%的稅,高達104%了。
而中國對美國也進行了反制,加征34%+50%,也高達84%了。
中美其實是貿易大國,2024年中美貿易總額為6882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了5426億美元,而美國從中國進口了1636億美元。
那么問題就來了,在這么高的稅之下,一定會推高一些進口商品的價格,而在中國市場,哪些產品,可能會因為稅而漲價呢?
其實這個,主要是分析我們從美國要進口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有沒有替代品,如果沒有替代品,那么就會漲價。
而有替代品的東西,也未必就不會漲價,因為一個產品,替代另外一個產品,肯定也會有供應鏈的切換等,導致短期成本上升。
而以下是一些分析師,在當前前情況下,對中國市場產品價格上漲的預測。
1. 進口依賴度高的美國商品
農產品:若中國對美國大豆、玉米等加征反制關稅,國內食用油、飼料成本可能上升,間接推高豬肉、禽類價格。2018年貿易戰中,國內大豆價格一度上漲30%,導致養殖業成本增加。
液化天然氣(LNG):中國從美國進口的LNG若被加稅,可能影響能源價格,尤其是北方冬季供暖成本。
2. 高科技產品與核心零部件
芯片與半導體設備:國內芯片制造依賴美國技術(如芯片設備、EDA軟件、CPU等),若供應鏈受阻或進口成本增加,手機、電腦等終端產品可能漲價。
醫療設備:高端CT機、核磁共振儀等依賴美國進口,加稅后醫院采購成本上升,可能轉嫁給患者。
3. 汽車及零部件
進口豪華車:若中國對美國汽車加征關稅,很多從美國進口的美系或含美產零部件的車型售價可能上漲。
關鍵零部件:自動變速箱、傳感器等若依賴美國供應,部分國產車生產成本或增加。
4. 化工與醫藥原料
特種化學品:用于電子、醫藥的高端化學品若從美國進口受阻,國內替代品產能有限,可能導致漲價。
原料藥:部分抗生素、抗癌藥中間體依賴美國技術,成本上升可能傳導至藥品價格。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應該多使用國產品牌,比如如選擇國產芯片手機、歐洲品牌汽車等,減少對美系商品依賴。
不過,中國也主要只對美國產品加征關稅,所以中國市場會通過“反制措施-進口成本上升-供應鏈調整”傳導,進而從其它國家以及國內尋找替代品,影響也不會太大,大家也不必太過于擔心。
事實上,美國比我們會更難辦,因為他們更依賴中國的商品,如果中國無法出口給他們了,他們的影響會更大,成本會更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