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張偉)“他現在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我重新找回了往日的活力,每天看看書,寫寫東西,閑暇之余還能揮拍打球,享受運動的快樂。”
近日,面對即將告別的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身心病區的醫護人員,七旬老黨員、老戰士段先生及其配偶滿懷感慨地表達了內心的激動,他們對醫護人員的關懷和精湛的醫療服務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與現在精神煥發、神采奕奕的段先生相比,一個月前的他卻茶飯不思,夜不能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還出現了體重明顯下降,心動過速等全身不適癥狀。兩次夜間他感到心跳加速,幾乎要蹦出胸膛,甚至出現了瀕死感,緊急呼叫120送往他院。相關診療后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進行相應治療后也未見明顯改善。
正當全家人為此陷入困境時,一位朋友向他推薦了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冷麗。于是抱著嘗試的心態,段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找到了冷麗。在審閱了所有診查報告及相關病歷后,冷麗對其進行了全面評估,進行了量表測定,初步診斷為混合性焦慮和抑郁性障礙。
入院精神衛生科身心病區后,在以科主任邵輝為主的醫療團隊指導下,主管醫生馮文婷通過輕松的交流方式,逐步探索病因,最終從他的愛好——打乒乓球這一線索入手,成功找到了疾病的誘因。10年前,患者因退休引發適應不良造成一系列消極負面情緒,感覺自己無用,缺乏做事的動力,不愿與人交流,無緣無故發火,甚至為此放下了自己心愛的筆和球拍。心理的變化逐漸轉化為軀體癥狀:最初表現為早醒、易醒,醒后難以入睡,隨后出現心煩、心悸、脾氣急躁,最終在2個月前發展為手抖、全身震顫、心悸心慌,迫使患者入住他院接受治療。
“剛住院的一兩天,與患者交流時他情緒低落不愿配合。”馮文婷介紹道。“我們給予其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物理治療及積極運動相結合的綜合治療。進入第三天后,患者有了明顯的情緒轉變,能主動交流,思維語言流暢。”了解到患者作為乒乓球愛好者曾在自己原單位系統內乒乓球比賽中數次獲獎后,身心科主治醫師、同樣熱愛乒乓球的范寶鳳主動邀請患者到醫院的乒乓球練習室打球。“最初,我只是站在旁邊觀察;第二次,就有些手癢了,嘗試練球;到第三次,我主動向你們單位最厲害的乒乓球冠軍發起了挑戰,雖然敗北了,但打得很盡興。”聊到自己喜歡的乒乓球,段先生一下打開了話匣子,興奮地分享起了自己的比賽戰績。在從患者的興趣著手進行情緒引導時,身心科醫護團隊積極與患者及其家人溝通,讓他們特別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并給予更多的關愛、包容與理解。
“這里的醫護人員都非常親切友好,主管醫生小馮,還有邵主任、冷主任、敬波醫生、范醫生等,無論誰值班,都會早晚查房,噓寒問暖。護士張雙芝、李梅、張海娟待人熱情周到,每天都會帶著我們做八段錦和手指操。天氣晴好時,醫護人員還會督促我出去曬太陽。在這里治療一周左右,手抖和全身的震顫就消失了,感覺自己對生活有了信心,飯量增加了,睡眠也恢復了正常,每晚能睡7~8小時,現在體重還增加了2斤。”段先生由衷感言。“感謝身心病區的醫護團隊,不僅幫我樹立了生活信心,讓我從入院時的愁眉不展到現在的喜笑顏開,還陪我打球、聊天、運動,真的是患者的暖心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