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在臺?!昂{雷霆-2025A”演練結束5天后,島內綠營喊出一句話,間接承認了自己是中國人。
最近的島內綠營人士,突然向大陸喊話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呼吁兩岸進行對話,他們為何突然轉性?可能還要追溯到幾天前解放軍剛結束的圍臺軍演活動。
(“海峽雷霆-2025A”演練結束后,島內綠營改口了)
“海峽雷霆-2025A”演練,撼動了全球觀眾。解放軍不僅僅是為了展示武力,更是對當前臺海局勢的一種強烈表態。東部戰區的士兵們磨礪已久,只為了在關鍵時刻能夠“以雷霆之勢”震懾那些執意分裂祖國的人。
在這場大戲中,解放軍不再是單純地“打一打演習”,而是如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所言,進行一場潛在的“收臺”彩排。這種“預演”式演練意義重大,它表明了解放軍已經從單一的戰略性威懾,轉向更具實戰意義的準備。在東南沿海連續多年的高頻演訓中,解放軍不斷調整策略,逐步從速戰速決的思路走向豐富多元的戰術運用。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及臺當局。從臺當局那邊傳來的信號,處處透出緊張與焦慮。這些年,臺當局持續上演“謀獨”鬧劇,試圖得到不當利益。然而,如今的現狀卻是,賴清德不得不面對“嚴峻現實”。
(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
這次演練特別引人關注的是,解放軍通過遠程火箭炮對臺灣能源設施的模擬精準打擊。永安天然氣接收站被鎖定,不僅是一個象征,若這一命脈被切斷,后果不堪設想。
通常情況下,臺灣地區50%的發電依賴進口的天然氣,而島內現有的庫存最多僅能支撐14天。任何外部封鎖的持久化,都意味著整個臺灣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
(解放軍模擬打擊臺能源設施)
馬英九曾有預言,如若遭遇惡劣天氣或人為干預,臺灣的能源供應恐將捉襟見肘。賴清德顯然也意識到了局勢的嚴峻,他最懼怕的事似乎正在轉變為現實。于是,“臺獨”分裂勢力的心理防線開始崩潰,因為他們無法否認這樣一個事實:沒有能源,島內運轉將岌岌可危。
臺灣的“能源依賴癥”絕不是憑空而來,事實上,臺當局正在被迫直面這樣一種尷尬:他們可以選擇在各個國際舞臺上高唱所謂的“自主”,但卻必須現實地去面對能源與糧食供給的潛在斷流。
(解放軍演習期間,臺LNG船都不敢靠港)
早前,臺當局曾計劃在嘉義市與高雄市新建天然氣儲備設施,以期在未來減少這種風險的發生。然而,這種應對方式是否能持續維護臺灣的能源安全仍是個未知數。哪怕臺當局官員安撫臺民眾稱,已經有方式應對封鎖。但實際上,臺民眾對于這種說法根本就不買賬。因此也就引申出綠營人士開始向大陸喊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樣的論調。
如果深入分析來看,其實我們的行動方式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從多方分析來看,我們對“封鎖臺島”可能會采取三個步驟。
第一種是有限封鎖。具體措施為海警常態化巡航,大陸海警艦艇在臺島12海里內執法,檢查船只,并且登臨檢查“違規”的臺船。去年的時候,福建海警就在金門海域常態化巡邏,并多次越過所謂的“海峽中線”,讓臺“海巡署”被迫退讓。
(大陸海警艦艇在臺海巡查執法)
第二種是重點封鎖,關鍵在于封鎖其重要港口,迫使臺灣經濟和能源出現問題。具體措施為阻斷臺島周圍的航道,讓外部能源船無法靠港,這次的圍臺演習,就證實了這一能力,進而讓島內綠營人士怨聲載道。
最后一種全面動態封鎖,也可能是大陸未來會使用的方式,首先是設立禁飛區與禁航區,位置就在臺島上空,殲-20、殲-16等戰機24小時巡邏,擊落任何未經許可的飛行器。海上方向,在臺灣海峽、巴士海峽等關鍵航道設禁航區,阻止外國軍艦介入。
其次,精確打擊臺軍指揮中心、雷達站、軍用機場,癱瘓其防御能力,同時在高雄港、基隆港、臺中港等關鍵港口布設智能水雷,阻止船只進出。
可以說,如果真走到這一步,那我們可能也是要對臺灣做最后一步行動了。所以島內綠營人士與其說一些不疼不癢的表態,倒不如拿出實際行動促統,可能這樣還會讓我們改變一下策略,給他們留下一條活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