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申請季,中國學生共計收到6073枚美本TOP30錄取,對比去年增長181枚,增長約3.07%, 除了一些少量的、概率較低的WL轉正,錄取結果基本上變化不大 。 具體數據可以看我上篇文章: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今年32所TOP30大學14所錄取中國學生下降,其中10所下降明顯:佛羅里達錄取中國學生減少292名,下降約62.93%;紐大減少74名,下降約10.76%;UCLA減少73名,下降約20.62%;CMU減少約57名,下降約23.65%;UCSD減少48名,下降約5.01%;范德堡減少35名,下降約31.53%;萊斯減少29名,下降約19.46%;圣母減少13名,下降約38.23%;哥大減少12名,下降約21.05%,芝大減少11名,下降約12.09%。10所大學錄取中國學生共計減少644枚,約占TOP30整體錄取數的10.60%。
錄取中國學生下降的大學里面,TOP10有3所:哈佛、耶魯、JHU;TOP20有6所:芝大、哥大、UCLA、萊斯、范德堡、圣母;TOP30有5所:CMU、UCSD、紐大、佛羅里達和德州奧斯汀。除了TOP30降幅較大的CMU和佛羅里達之外,其他下降明顯的大學主要集中在TOP20。
小部分大學的反常“暴漲”,填平了大部分TOP30減少的錄取:UCB錄取中國學生增長256名,暴漲約91.43%,其他UC校大幅下降或者持平;南加大錄取中國學生增長235名,增長約57.88%,RD暴增約78.13%;北卡教堂山錄取中國學生增長129名,增長約31.31%,EA下降約6.36%,RD暴漲89.44%。三所大學錄取中國學生對比去年增長620枚,占整體錄取數的10.21%。
除了UCB、USC、UNC 3所之外,其他增長的TOP30大學如:加州理工增長10名,增長100%;康奈爾增長33名,增長約23.74%,達特茅斯增長8名,增長約40%;喬治城增長16名,增長約37.21%;圣路易華大增長61名,增長約30.35%;密歇根安娜堡增長33名名,增長約24.44%;弗吉尼亞增長32名,增長約20.13%。7所大學錄取中國學生加起來增長僅222枚,而美本TOP30錄取中國學生僅增長181枚。看到這里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沒有前面3所大學的反常“暴漲”,今年TOP30錄取將大幅下滑。
放榜以來,經常聽到SAT 1550、SAT1560、托福115、117、ACT 35以及GPA TOP3-5%,多枚競賽金牌或者獎牌,頂尖夏校經歷以及活動拉滿的孩子被TOP30“全聚德”,還有如 SAT1590的牛娃被TOP25以內的私立大學全拒等等,除了TOP30之外,今年威斯康星麥迪遜也拒了很多SAT 1560的孩子......
美本放榜增長背后,為什么中國學生錄取更難了?
1.亞洲學生申請人數持續增長。根據Common APP數據,2024-2025美本申請季申請人數為1390256人,對比去年增長約4.29%,國際學生雖然對比去年下降約0.51%,但亞洲國際學生申請人數為83233人,比去年增長約6%。亞洲國際學生里面,印度16145人提交申請,對比去年增長約3%,連續6年增長,今年僅比中國學生少11.94%。中國學生18355人提交申請,去年同期為17371人,對比去年增長約5.66%。中國學生美本申請人數增長幅度明顯大于美本TOP30錄取人數的增長幅度,錄取注定會越來越難。
2.中國學生人均申請量持續增長。中國學生人均申請量持續增長,僅CA提交申請數就在10所左右,再加上UC系統申請數,大部分學生都會超過15-18所。比如深國交被西北大學錄取的學生,同時還錄取哥大、UCLA、UCB、弗吉尼亞、喬治城、南加大、UCSD、UCD、波士頓大學等共計10所大學;另外一名被UCLA錄取的學生,同時錄了萊斯、密歇根安娜堡、埃默里、北卡教堂山、UCSD、德州奧斯汀、UIUC、UCD、UCI、OSU、BU等共計12所大學。
兩名學生僅錄取數就達到10枚及以上,實際申請數量只會更多。隨著美本難度持續增長和錄取趨勢的巨大變化,“保底校”變得越來越不保底,每名中國申請者除了申請數量增加,保底校、目標校和沖刺校之間的跨度也更大,即使藤校錄取的牛娃,選校也延伸到TOP50左右。今年CA新生人均申請6.14所,中國學生CA人均申請量約為CA人均的1.63倍,錄取怎么不難呢?!
3.TOP20大學是錄取難度的分水嶺。今年TOP10錄取數幾乎與去年持平,但TO20大學60%錄取中國學生縮水明顯,如哥大錄取中國學生下降約21.05%、圣母下降約38.23%、范德堡下降約31.53%、萊斯下降約19.46%、UCLA降約18.96%、芝大下降約12.09%,布朗雖然持平,但依然比2023年下降約29.69%。如果沒有UCB的意外“暴漲”,今年TOP20錄取預計縮水7%以上,很不樂觀。相對于TOP30的錄取體量,TOP20整體錄取難度陡然上升,而今年的大面積錄取下降,再加上芝大新增ED0后,RD 0錄取,都讓中國學生獲得錄取變得更加困難。
4.同校學生“扎堆”選機構,同質化明顯。即使在國內一梯隊高中,很多孩子面臨的第一道坎便是同校競爭,有多少人和你的孩子申請同一所學校甚至同一專業?再厲害的國際高中TO拍0名校錄取名額都是有限的,如果申請同一所學校的學生申請條件比你的孩子要好,那么在申請學校重復率很高的情況下,很可能是贏者通吃,你的孩子申請結果會怎樣?
大部分家長喜歡追著榜單扎堆選機構,同校競爭很殘酷,同校學生同機構競爭更殘酷。孩子背景、活動相似,又選擇同一家機構,同樣的申請理念、規劃方式、文書風格,相似的申請策略,要想做到個性化和差異化難上加難,最終名校錄取的只是頭部的幾名牛娃,大部分孩子淪為陪跑,比如今年北京知名國際部SAT1590、托福115+,6門以上AP5分,GPA TOP3%,2枚競賽金牌的孩子,TOP25私立大學“全聚德”......中國孩子本來同質化就很嚴重,還讓孩子在同一家機構“卷”,錄取怎能不難?
5.大部分中國孩子還在盲目“亂卷”。寫公眾號以來,認識很多家長,經常聽到有些孩子選擇機構或者市場上的短期付費科研,或者參加含金量不高的夏校以及一堆拿不到頭部獎項的競賽。有些孩子好不容易堅持做了2-3年的活動,完全不知道出發點和目的是什么,只是為了做而做。還有很多孩子專業方向不明確,申請條件看不到主線,做活動東一棒槌西一榔頭,活動之間沒有任何關聯,還有些家長和孩子一味追求看起來高大上的活動,覺得身邊的活動不起眼,動不動就要請大學教授來指導科研。
大部分中國孩子還在卷標化、卷學術、卷競賽、卷科研、卷獎項.....只有少數孩子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從自身興趣和專業出發,投入時間和精力,踏踏實實、長期堅持1-2項活動,逐步體現出獨特性和差異化。大部分孩子卷活動的后果是,大部分看起來“高大上”的活動,再加上高標化、優秀的學術成績,家長和孩子就會不自覺地提升申請預期,選校盲目沖高,比如很多孩子早申沖刺斯坦福,選校基本上圍繞TOP10,再差一點到TOP15-20,TOP30-TOP50的大學隨便申申,結果顯而易見,大部分孩子被TOP30“全聚德”。到走完申請季,才發現原來美本申請要求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
6.刻意選擇不喜歡的“冷門專業”。大家都知道排名靠前的大學越來越難,很多顧問和家長就希望孩子盡量避開“熱門”專業,選擇“冷門專業”走捷徑,比如去年某機構申請性別研究專業的學生就接近50%。強加給孩子不喜歡的專業,所有的活動、科研、競賽脫離了自身的興趣和經歷都變得索然無味,也失去了活動應有的深度、廣度和溫度,也就是為什么看似一堆活動,成績優異的孩子最終錄取也越來越難。
7.美本TOP30錄取越來越難以預測。今年部分TOP30大學錄取中國學生變化很大,比如UCB向來錄取難度很大,但今年錄取中國學生暴漲91.43%,很多“高分”和軟實力好的孩子被拒,條件較差的學生卻被錄,無原則“擴招”;北卡教堂山作為頂尖牛娃的“保底校”,中等偏上孩子的目標校,每年EA階段中國學生都會扎堆申請,早申錄取下降約6.36%,RD卻增長約89.44%;
密歇根安娜堡向來高冷,今年早申錄取中國學生下降約24.39%,但RD卻暴漲100%;南加大作為中國學生申請大熱門,早申錄取中國學生增長23.33%,RD暴漲約78.13%。錄取趨勢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制定選校和申請策略將會更難,需要我們以更加謹慎和理性地心態做好申請準備,盡量把不可控的因素降到最低。今年的暴漲,明年或者未來幾年不一定還會延續,千萬不要做一個機會主義者。
8.公立大學申請人數大幅增長。Common APP數據,今年美國公立大學申請量為4145112份,較去年增長約9.69%(去年3778809份),遠超私立大學的2%,其中,美國本土學生申請公立大學的人數上漲約5%,意味著有更多的美國本土學生申請了公立大學,從而擠占了部分錄取名額。此外,UC系統共計32115名國際學生提交申請,對比去年增長約8.5%,這直接導致了大部分UC大學今年錄取中國學生明顯縮水,錄取明顯變難。
美本申請的難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原因除非孩子我們大概率左右不了,但更多“人為”原因我們本可以避免。家長和孩子不如精心心來,多做一些美本申請的功課,“知彼知己”,獲得錄取的概率才會更大一些。孩子希望選擇匹配的美國大學,而美國大學也希望尋找適合他們的學生,來一場雙向奔赴。
與大家共勉。——Jam爸爸
添加Jam爸爸微信
進入美本、美高家長公益群
Jam爸爸教你選機構:
3
68.9
15.
16.
2025錄取趨勢分析
結果分析,中國學生錄取難在哪?
Jam爸爸建議閱讀
選校參考
歡迎星標公眾號,留言、分享、點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