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制造業產值排名第一且約等于西方七國制造業總值的中國,作為出口額排名全球第一的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也作為這一次特朗普所謂“對等關稅”最主要針對對象的中國,打響了反制關稅霸權的第一槍。
1
“瘋狂關稅”事件進展
2025年4月10日稍早時,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宣布,考慮到已有超過75個國家通過正式渠道與美國代表機構取得聯系,就貿易、貿易壁壘、關稅、匯率操縱以及非貨幣性關稅等問題展開談判以尋求解決方案,他決定啟動一項為期90天的臨時性關稅調整措施。在此期間,美國將對相關國家的進口商品大幅降低關稅至10%,該措施自宣布之日起立即生效。
對于沒有考慮與美國談判的,且采取了“對等反制”措施的中方,特朗普稱,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將從現有水平再次提高至125%,這一調整同樣自宣布之日起即時生效。
而自4月10日12時01分起,中方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包括藥品)的加征關稅稅率也將再次提高,由34%提高至84%。
跳出本次“瘋狂關稅”事件之外,原本,因美國公布HTSUS藥械類豁免清單,醫藥領域被認為逃過一劫,但很可惜,當地時間4月8日晚,特朗普發表講話,宣布美國將于不久后對藥品加征關稅——我國進口依賴度較高的生物醫藥產品(如血液制品等),或因美國藥企的成本升高漲價。
HTSUS藥械類豁免清單內容截取
而在這一消息之前發布的《關于境外已上市藥品獲批前商業規模批次產品進口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會給醫藥行業乃至生物醫藥、細胞產業帶來轉機嗎?
2
“未獲批” 也能賣
《關于境外已上市藥品獲批前商業規模批次產品進口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中,最主要表明的一個信號是:支持境外已上市藥品盡早用于臨床。
而事實上,這并不是第一個放出此信號的文件。
2024年6月25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臨床急需境外已上市藥品審評審批有關事項的公告(征求意見稿)》,以臨床價值為導向,鼓勵臨床急需境外已上市藥品在境內上市,對符合要求的藥品納入優先審評審批范圍。
約半年后,2025年1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對臨床急需的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境外已上市藥品等予以優先審評審批。
而4月7日發布的這一公告,較之以往推出的意見,更加明確:對符合要求的獲批前商業規模批次產品,允許進口并上市銷售。
這一句話中的重點是「商業規模批次產品」,其概念是指在藥品獲準上市后,采用生產規模生產并用于商業銷售的批次。
在該文件中明確了,即使藥品還沒有正式獲得國內的上市許可,但如果它已經按照商業化生產的標準和規模生產出來,并且符合相關要求,那么這些藥品可以提前進口到國內并直接銷售給消費者。
舉個形象的比喻:想象你去超市買礦泉水。通常情況下,礦泉水需要經過質量檢測和批準后才能擺上貨架。
但如果在某個地方極度缺水的情況下,有一款礦泉水已經按照超市的標準生產好了,且質量沒有問題,能夠從其他地方運過來,那么,即使它還沒有正式完成所有批準流程,這種礦泉水也可以提前擺上貨架,直接賣給消費者。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緊急需求,同時確保質量有保障。
傳統進口藥品實際到達患者手中流程及意見實施后可節約時間
據預測,若該意見順利實施,國內患者想要用上國內沒有的境外已上市藥品,能夠節省約6個月左右的時間。
但是也要符合要求,與細胞產業密切相關的就是要求中的第一條:
大量細胞與基因藥物便歸屬于原研藥品這一類目,因而該項政策是利好細胞產業的。
3
重壓會影響新政乃至藥品進口嗎?
美國對藥品加征關稅對《關于境外已上市藥品獲批前商業規模批次產品進口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的實施影響有限,對本國藥品的影響甚至會大于中方。
其一,中國從未將希望寄托于美國,醫藥產品的貿易格局呈現多元化特點。2024年,中國醫藥產品最大的貿易伙伴分別為歐盟(含英國)、美國和東盟,貿易總額分別為716.4億美元、341億美元和168億美元。美國是很重要,但從來都不是唯一選擇。
歐盟國家如德國和愛爾蘭在醫藥領域實力強勁,能夠提供高質量的藥品資源,且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藥品貿易也在持續增長。這種多元化的貿易格局會使得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被有效分散。
反倒是美國本身,對進口藥品的依賴程度較高,從數據來看,美國醫藥市場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較高,約30%的原料藥依賴中國供應,尤其在抗生素、維生素、心血管藥物等領域。美國市場90%的活性藥物成分(API)依賴進口,其中60%來自中國。
同時,中國醫藥市場規模龐大且持續增長,2023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達256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
這種供需關系使得美國醫藥行業短期內難以承受強行"脫鉤"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即使未來四年美國可能通過政策手段施壓,但受制于產業鏈重構成本、臨床用藥剛需以及醫保體系的現實約束,其對我國醫藥行業的打壓效果將受到顯著制約。
即,無論關稅政策如何調整,對美自身來說往往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寫在文末
仍然是那一句話,美國極不穩定且瘋狂的關稅政策在短期內必然會加劇全球醫藥產業鏈的不穩定性,但從長期來看,只要我國創新藥企能夠靈活調整供應鏈、深化本土化布局,并依托差異化創新能力,主動權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
since 2015.
來源/ 部分信息整理自網絡編輯/ RainForest出品/ 云上細胞團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